33臺猛禽發動機火力全開,馬斯克信心十足:20年內殖民火星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人類的探索腳步正不斷向前邁進。
如今,兩位美國宇航員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在經歷了長達286天的太空滯留后,終于搭載SpaceX的“龍”飛船安全返回地球。這次事件背后的故事令人不禁感慨:太空探索如此多艱,而人類的堅持與夢想更顯偉大。馬斯克則趁機重申下一步的計劃,盯上另一個星球,張嘴就要“殖民”。
1、馬斯克立大功,接回宇航員
據悉,這次宇航員的“超長待機”源于波音“星際客機”的接連故障,導致原本僅需逗留8天的任務,不得不因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問題而延長。
NASA出于安全考慮,出動龍飛船將其接回,就這樣,在太空生活了近10個月后,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終于回家。
馬斯克在談到這次返航時,心情顯得頗為復雜。他坦言,整個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比如火箭發射過程中可能的故障、飛船隔熱罩在重返大氣層時的關鍵作用等。“我們真的在材料科學的最前沿測試人類能力的極限,”他如此說道,足見技術面的深邃挑戰。
在返回地球后,兩名宇航員馬上面臨另一項挑戰——重新適應地球引力。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他們的骨骼、肌肉和心血管系統都可能產生一系列變化。因此,他們需要經過45天的康復訓練,包括行走、肌肉強化、身體感知和心血管調節訓練,以確保能夠重新適應地球生活。
2、馬斯克:20年內殖民火星
然而,事件背后更引人深思的是太空探索中的政治博弈。馬斯克曾表示,盡管SpaceX可以提前幾個月接回宇航員,但其提議因種種政治原因被拒絕。
當然,這并沒有影響到馬斯克的心情,因為他很快就在采訪中重申了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殖民火星。
從2002年創立SpaceX以來,他一直在規劃如何將人類送上這顆紅色星球。他希望在20到30年內殖民火星,從而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文明。
只是,盡管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令人振奮,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卻必須克服諸多障礙。
首先,太空旅行本身的技術難題就讓人頭疼不已。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之遙遠,導致宇航員要在狹小的飛船中度過數月之久,應對宇宙輻射、微流星體撞擊等各種風險。這些都需要突破現有的科技界限。
其次,即使到達火星,建設一個人類的根據地也非易事。火星的惡劣環境并不適合生物的長期生存。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基地需要解決能源、食物、水資源等一系列問題。這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
3、33臺“猛禽”助力,馬斯克有信心了
此外,殖民火星對資金的需求同樣巨大。馬斯克預計整個計劃可能耗資360億美元。重要的是,現實中,航天項目預算通常會超支,因此真正的開銷可能更多,單靠私人資金支撐這樣一個龐大的計劃顯然不現實。
意識到以上挑戰后,馬斯克依舊堅定地推動著他的火星移民計劃:日前,馬斯克就表示,載有類人機器人“擎天柱”的飛船預計2026年底前往火星。
為了支持這一偉大構想的實現,SpaceX一直堅持在技術研發領域邁步前行,其中“星艦”的開發可謂重中之重。
這款超重型運載火箭采用了可重復使用的設計,更是在尺寸和運載能力上創下記錄。其底部裝配了33臺“猛禽”發動機,擁有約70米高的“超重型推進器”,以及50米高的飛船艙“星艦”。這些設計亮點,無疑為馬斯克的火星愿景注入了巨大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