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一直以來都是公眾心中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象征,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等多個領域之中,它都在通過曝光和整治亂象,為消費者筑起了一道防線。
而近日隨著315的剛剛過去,多家知名品牌因產品質量、衛生安全問題,以及管理系統上的紊亂,對消費者的安全都造成了極大影響,并引起了諸多的討論。
華萊士的塌房
一直以來食品的衛生與安全問題都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而華萊士作為國內的知名快餐品牌,其衛生問題在網上更是多次的被曝光,并引起了網友們的諸多討論。
2025年3月15日,今年的315晚會中就又一次的曝光了關于華萊士衛生安全問題的亂象,不僅被曝頻繁修改“效期標簽”,將過期生菜、雞腿肉等食材重新包裝后繼續使用。
甚至其相關的工作人員都直言表示,“報廢食材全部賣光”的系統性違規操作更是無不令人感到震驚,就連屬于食品工作行業所必須擁有的健康證都在進行著違規操作。
同時還有在后廚衛生方面,其不僅是忽視著操作臺的衛生問題,以及相關的安全問題都處于忽視的狀態,店長更是說出過“品牌督導只看業績,不看衛生”的發言,衛生管理形同虛設。
這家以“萬店規模”橫掃下沉市場的快餐品牌,再次因過期食材、健康證造假、后廚臟亂等問題引發公眾強烈質疑,暴露了低價擴張模式下的深層矛盾。
楊銘宇黃燜雞
據進行臥底探查的記者,在暗訪鏡頭下的記錄所報道,楊銘宇黃燜雞回收剩菜的驚人亂象,無疑是引起了公眾的不滿與憤怒。
鄭州康復前街店將顧客吃剩的米飯直接回鍋,酥肉、香菇等食材經簡單挑揀后二次售賣,商丘門店更是將隔夜發酸食材浸泡后繼續加工,店員對記者坦言"洗兩遍就沒味了"。
更觸目驚心的是色素的濫用,發黑牛肉經過紅色素的腌制后變得色澤鮮紅,員工熟練地調配"秘方"的動作,確保"顏色不能太艷"不會從而引起顧客的懷疑的發言都在證實著這項行為的長久性。
這些操作背后,是總部默許的潛規則,某店員透露,加盟合同中明確要求"最大化利用食材",而所謂督導巡查不過是提前通知的"表演時刻",這樣的發言也證實了管理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忽視。
是飲料而非酸奶
而不僅是這些食物的消費亂象,2025年央視315晚會還曝光了酸奶行業亂象,多款標榜“健康”“國民酸奶”的產品被檢出偷工減料、虛假宣傳,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經過檢測發現,這種假酸奶的存在,其實就是一種酸奶口味的飲料罷了,商家會刻意地使用包裝上的設計,通過放大字樣的方式,讓消費者以為這是酸奶而非飲料。
甚至為了能夠模仿真酸奶口感,廠商還會添加大量的香精、增稠劑、甜味劑等多種人體無法吸收的物質,但哪怕如此,這些飲品的單瓶成本僅0.3-0.4元,售價卻高達3-4元,利潤率超10倍。
健康風險與消費欺詐部分“假酸奶”菌落總數超標,甚至檢出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兒童長期飲用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
監管漏洞與行業潛規則現行國標對“風味飲品”類目無明確生乳含量要求,廠商借此鉆空子,將低成本含乳飲料包裝成酸奶牟利。
部分廠商與地方經銷商勾結,通過虛假檢測報告規避抽查,甚至在被曝光后仍通過更換包裝、調整渠道繼續銷售。
12款醬油疑致癌
如果說這些都是廠家的問題,我們可以說不去吃,去避雷它的話,那么我們最常吃的醬油中,居然還有著致癌物質的現狀無疑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據相關部門在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市售13款標稱“零添加”的醬油進行抽檢,結果其中就有12款產品都顯示出不合格,并有著致癌風險的現狀,無疑引發公眾對醬油安全性的強烈質疑。
市場震蕩與消費轉向事件曝光后,電商平臺“零添加”醬油周銷量下降42%,社交媒體“自制醬油教程”搜索量激增300%。
但面對網友與消費者們的質疑,涉事品牌的回應卻是,昆山統萬、湖州老恒和等廠商稱,重金屬污染源于大豆、小麥等原料的土壤殘留,生產環節未主動添加,并強調產品“符合現行國標”。
行業調查顯示,超60%消費者誤認為“零添加”即“無任何添加劑”,而實際國標對“零添加”定義模糊,廠商常利用此漏洞進行文字游戲。
安全何處在?
食品安全是餐飲業的生命線,華萊士的塌房不應止于一次道歉,而應成為行業重塑的轉折點,唯有將“健康每一餐”從口號變為制度,才能避免下一個“噴射戰士”的誕生。
天眼查數據顯示,楊銘宇黃燜雞關聯企業累計47次行政處罰,罰金總額不足50萬元,而單店日均營收可達3000元,這種畸低的違法成本,使得企業形成"罰款-整改-再犯"的惡性循環。
更值得警惕的是,當監管部門對涉事門店進行檢測時,往往只能對留樣食材抽樣,真實售出產品難以追溯。
消費者維權案例中,企業常以"加盟門店個體行為"甩鍋,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卻明確要求總部對食品安全負連帶責任。
315酸奶暴雷事件,暴露了乳制品行業在標準模糊、監管滯后下的投機心態,當企業將“健康”異化為營銷話術,消費者尤其是兒童的健康權益便成了犧牲品。
同時不僅有著食品上的安全問題,據315晚會中的報道,翻新衛生巾、一次性內褲的亂象,其不過消費者衛生安全的問題同樣也是重中之重。
多個知名品牌被曝使用殘次料翻新“二次銷售”,嚴重危害女性健康,衛生巾價格居高不下,但質量卻屢屢“塌房”,導致400萬女童面臨“月經貧困”,廉價劣質產品成為無奈選擇。
一次性內褲部分代工廠為壓縮成本,省略滅菌流程,使用滌綸冒充純棉材質,甚至偽造滅菌標簽,涉事品牌浪莎、初醫生、貝姿妍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樣的現狀不禁讓人們開始表示懷疑,商家是否值得消費者的信任,以及相關部門對此事監管是否有著漏洞,監管效能還是否有著可提升空間。
或許315晚會的存在也不僅是對各大品牌之間信任的考量,更是對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深刻拷問,是構建消費者與商家信任的重要渠道。
結語
作為本土快餐龍頭,華萊士的失范加劇了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連累消費者對同類品牌產生質疑,也對食品的衛生安全問題都產生了質疑與惶恐。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類事件已非孤例,從楊銘宇黃燜雞回收剩菜、蜜雪冰城過夜檸檬切片,到滬上阿姨篡改保質期標簽,餐飲行業“重營銷、輕安全”的頑疾正集體爆發。
315晚會針對消費亂象的曝光,不僅是在為消費者敲響警鐘,也是在推動監管機制的完善,也期待在常態化監管下,消費環境能夠持續改善,真正實現“共鑄誠信,提振消費”的目標。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