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戰軍分別是分別為西北野戰軍(一野)、中原野戰軍(二野)、華東野戰軍(三野)和東北野戰軍(四野),每一支野戰軍都獨立承擔某一方向的戰略任務,是我軍的絕對作戰主力,直接歸屬中央軍委指揮。
自然而然,他們的軍事主官是我軍作戰能力最頂尖的團體,是從數百萬軍人中,歷經多年錘煉而篩選出來的,分別是西野的彭總,中野的劉帥,華野的陳毅元帥(實際軍事主官是粟裕),東野的林總,但仔細觀察,只有東野的林總,沒有單獨帶領數百人,獨當一面開展游擊戰的經驗。
西野的彭總在井岡山時期,毛主席為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親率紅四軍主力出征,留下彭總的紅五軍700余人獨立守山,敵人有2萬多人圍攻。正如彭總所說:“進攻井岡山之敵,全部兵力大約是12~14個團。每團平均以2000人計,當在2.4萬至2.8萬人之間。我以七八百人對上述敵軍兵力,敵優我劣,是三四十倍之比。”因此,最后彭總沒辦法,在黃洋界失守后,只得帶領幾百人打游擊逃出包圍圈。
中野的劉帥是游擊戰專家,多次有過親率數百人打游擊戰的經驗,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時任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七亙村三天內兩次伏擊日軍,以數百兵力運用“重疊待伏”戰術,創造戰史奇跡。
華野的陳毅元帥在紅軍主力部隊長征后,獨自率數百名留守部隊在南方八省開展游擊戰,面對國民黨重兵圍剿,非常艱苦;實際的軍事主官粟裕大將,也在浙南山區堅持游擊戰,例如,1935年浙南第一次反“圍剿”中,粟裕以數百兵力突破羅卓英部包圍,并建立游擊根據地。
東野的林總雖然是軍事天才,但在早期階段一直跟著毛主席,并沒有獨當一面,而且毛主席給他的隊伍配置,一直是最頂級的,不存在只給數百人。
紅軍時期,林總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擔任紅四軍頭等主力團28團的團長,這是紅四軍戰斗力最強的團;林總在25歲的時候,又擔任了中央紅軍主力軍團紅一軍團的軍團長,這又是我軍最頂級的軍團,屬于尖刀部隊,不可能躲來躲去打游擊,一直擔負開路先鋒的角色;這一段時期,林總基本都是在毛主席的指揮下行動,沒有單獨出去拓展根據地。
等到林總單獨出去,成為地方大員,獨立主持一方工作的時候,已經是抗日戰爭時期。林總被任命為115師師長,但這個時候八路軍已經頗具規模了,115師正規編制就有一萬多人,林總更不用只帶幾百人去打游擊了。
因此,林總一直深得毛主席信任,給他的隊伍配置都是比較高的,林總沒有過那種為了生存,率領幾百人去打游擊的經驗。但林總作為軍事天才,也沒辜負毛主席的信任,給他頂級的隊伍配置,他就能打出頂級水平的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