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首都
當地時間3月19日,尼日爾當局突然要求三家中資石化企業的三名中方管理層人員在48小時內離境,同時強制關閉一家主要服務于這三家企業的中資四星級酒店。
根據外媒援引當地政治人物的說法,中資公司沒有遵守去年八月該國通過的一項方案,該法案要求外國投資需確保尼日爾人從投資財富中受益。同時,尼日爾當局還指責中國企業“偷稅漏稅”1.3億美元。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據知名媒體人胡錫進透露,原來是此前相關企業曾給尼日爾政府提供了一筆年利率7%,價值4億美元的貸款,但在貸款利息即將到期時,尼日爾方面為了賴賬,因此才出此下策。
這是我國在非洲有投資以來,遇到行為最為惡劣的一次賴賬行為,此前從無先例!和外界刻板印象不同,非洲國家相比南亞、南美國家,在政府還貸信用方面其實還算可以,即便無法按時還貸,也能與相關方面進行協商,或者用其它資源進行抵押。
但這次尼日爾秀出無恥下限,竟然妄圖用強硬手段賴賬,甚至近乎用武力威脅的方式逼迫中方人員離境,我們不禁要問:究竟誰給他們的膽子?
筆者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近乎草臺班子的尼日爾政府。
實際上本屆尼日爾政府是在2023年通過軍事政變形式上臺的,前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是合法的民選總統。由于他并非出身于豪薩族、哲爾馬-桑海族這樣的尼日爾多數族群,因此其上臺招致尼日爾軍方的不滿。2021年3月,在巴祖姆尚未正式履職(4月正式就任總統)前,尼日爾軍方就試圖武裝政變,并一度攻占尚未入主的總統府,但這次政變很快被平息下去。
巴祖姆總統
不甘心的尼日爾軍方于是在2023年再次發動政變,這次政變相當成功,總統巴祖姆被捕并被長期拘押。由于我國一向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因此我方當時表態,“呼吁尼日爾相關方從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分歧,盡快恢復正常秩序”。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我外交部“提醒”尼日爾新政府,“巴祖姆總統是中國的朋友,希望他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strong>
外交部強調前總統是中國的朋友
尼日爾現任總統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就是政變的決定性人物,當時他擔任總統衛隊總負責人,尼日爾陸軍準將。政變后他組織的尼日爾新政府可謂是典型的“草臺班子”:政府成員幾乎缺少專業執政背景,基本都是由奇亞尼的軍中親信擔任各個關鍵政府職位。因此,其執政能力,尤其經濟發展能力必然不強。
更要命的是,尼日爾新政府上臺后,行事風格倒是有幾分特朗普的影子,一方面鼓吹“主權主義政策(可以視作更為極端的“MAGA”)”,一方面不斷退群,先是退出西非地區最大的經濟合作組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之后又長期缺席由法國為核心,類似于英聯邦組織的“法語國家組織”。而根據新華社3月17日的消息,尼日爾當天正式宣布退出該組織。
作為一個人均GDP僅有600多美元,GDP總量不到200億美元,全球最赤貧的國家之一,在之前尼日爾已經因為政變和其他原因與西非經濟共同體(以尼日利亞為主)、法國、歐盟、美國鬧掰,西方諸國不但對其進行制裁,也全面暫停了對該國的所有經濟援助和支持。其中作為該國七成電力供應來源的尼日利亞更是大幅降低對尼日爾的供電。
至于中資企業早在21世紀初就來到尼日爾投資。當時由于尼日爾因石油開采環境十分惡劣,因此西方能源公司基本逃離該國,而中資企業則堅持留在當地,并陸續投資數十億美元,建立起一系列的石化能源基礎設施,包括油田、輸油管道和煉化廠等。由于歷史上我國和尼日爾長期處于良好的外交關系,因此無論該國政局如何變化,都沒有影響中尼兩國的合作大局。
直到此次奇亞尼政府倒行逆施。
奇亞尼
尼日爾沒有吸取任何經驗教訓,去積極改善自身的國際環境,為國家創造更美好的發展前景,反而正不斷與世界各國交惡。
根據法國媒體的報道,接受該媒體采訪的一位親政府人士表示,“中國負責人拿著高于尼日利亞人三到四倍的工資,并拒絕優先考慮當地服務商”,中資酒店還禁止“其他國籍人員進入”,這些因素讓尼日爾感到不滿。
然而這是如此滑稽可笑,難不成讓大字不識一個的尼日爾工人和中方高級工程師拿同樣薪水?該酒店本就專職服務于相關中企,自然不會接待他國客人,這很難理解?
被尼日爾強行關閉的中資四星級酒店
其實法媒應該對此不會感到陌生,根據2023年7月路透社的報道,當時尼日爾人也幾乎用同樣理由驅逐當地法國企業。
那么事情究竟如何變成如今的局面?尼日爾當局為什么敢膽大妄為撕破臉?
2024年,在歷經多年建設后,中資企業終于在尼日爾到貝寧建設完成了一條長達2000多公里的石油管道,該管道目標是每天運輸9萬桶石油——是目前尼日爾全國石油產量的四倍多!
得益于這條管道的落成,中資才愿意提供四億美元貸款,而這四億美元其實也不是給尼日爾政府的,而是償還尼爾日此前對我們的債務。至于7%的利息,尼日爾政府則以未來一年的石油收入來償還。
換句話說,和一些媒體和自媒體報道的不同,這次不是尼日爾拿了我們4億美元賴賬不還,而是曾承諾給我們的7%利息決定不還了。
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國宣布成立新的同盟
大家可能奇怪,不是還有石油收入嗎?這就是尼日爾現政府的“死結”,因為石油管道貫通后沒多久,基本陷入停滯狀態。一方面,尼日爾持續和鄰國貝寧作戰,而尼日爾是內陸國,這條管道的出??谡窃谪悓?。
石油線路出??诩丛谪悓?/p>
另一方面,其國內反政府勢力不斷破壞管道,還曾在去年7月綁架了三名中方員工。因此相關中資企業被迫暫停了在尼日爾的業務——沒人開采和運輸石油,尼日爾政府就斷了最后一份收入。
根據《東亞論壇》在去年的報道,中資企業并不希望暫停業務,因為該石油管道每關閉一天就會損失900萬美元,然而面對幾乎不停的政治、軍事沖突,以及可能的中方人身安全,我們只能忍痛暫停。當時《東亞論壇》就頗為先知地表示,“如果中資企業停滯運營,那么尼日爾政府可能面臨破產”。
現在看來,尼日爾政府已經到了狗急跳墻的地步,尼日爾現政權已經不是“竭澤而漁”,而是為了吃兩口魚肉,干脆直接把池塘炸飛了。
你說這是死局嗎?其實并不是,我國積極斡旋尼日爾和貝寧外交關系轉圜和停戰。如果貝寧和尼日爾兩國實現關系正?;?,第一個不穩因素就被排除了,之后尼日爾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國內的反政府武裝,并全力保衛石油線路,那么這個難解的棋局一下子全都活了。
貝寧關閉與尼日爾的邊境
可笑的是奇亞尼政府不是這么想的,在所謂“主權主義政策”的鼓噪下,尼日爾全國已經進入某種完全偏執的狀態下。他們認為中國舍不得已經投資的石油設施,提出了一系列無理要求,我們自然不可能答應。
奇亞尼政府現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俄羅斯,尤其瓦格納雇傭兵集團,問題是俄羅斯政府不太可能接手這些能源基礎設施,畢竟俄羅斯自己的石油都在滿世界找買家。
而在此事上唯一“可能獲益”的只有瓦格納雇傭兵集團,因為他們自身生存需要大量資金維持集團生存和運轉,他們在非洲多國的軍事行動背后都離不開通過礦產資源獲益的模式。
但由于缺少出???,實際上尼日爾的石油基建幾乎處于癱瘓狀態,瓦格納接手也無法扭轉困難局面,因此筆者倒是對此不是很擔心。
而對我們來說,此風斷不可長。如果接下來兩國外交斡旋可以重回正軌還則罷了;如果尼日爾現政權死性不改,那么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決不能讓全球其他國家未來“有樣學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