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還信心滿滿地說,LNG(液化天然氣)就是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希望中方不要“不知好歹”。
魯比奧的這番話充滿了威脅,在他看來,美國是全球LNG出口的頭部供應商,而中國又是能源進口的大戶,所以只要美國手里攥著能源這張牌,中國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忌憚。
但令魯比奧傻眼的是,自從2月10日對美國LNG加征15%的關稅后,連續40天過去了,中國沒有從美國進口一滴LNG。此舉不僅是讓魯比奧的籌碼作廢,也是給美國能源業來了個下馬威。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說得很清楚,中國市場占美國LNG出口的5.4%,雖然占比不算特別高,但失去這塊市場,美國企業每年得少賺15億美元,這還不算完,訂單沒了,運力閑置,市場信心受挫,這些隱性損失加起來可不是小數目。
而更讓美國捶胸頓足的是,中國在踢開美國之后,轉身找到了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簽訂了天然氣合同。
據環球時報3月18日報道,澳大利亞能源巨頭伍德賽德和中國華潤燃氣簽了一份15年、每年60萬噸LNG的長期供應協議。
如此長期限的合同對于中國來說絕對是好事,能源這東西不像買菜,今天沒買明天再說,它關系到工業生產、居民取暖,甚至國家安全。澳大利亞離中國近,海上運輸時間短,物流成本低,供應效率天然就比美國那種跨太平洋的長途運輸高。
而且,澳大利亞的LNG產業成熟,伍德賽德這種能源巨頭又有經驗,簽15年的長期合同,等于給中國鎖住了一部分穩定的氣源,未來不管國際市場怎么波動,至少這60萬噸是穩穩到手的,不用擔心被人卡脖子。
這時候跟澳大利亞簽長期協議,既填補了美國留下的空缺,也是在告訴全世界:我們有備選方案,不怕你掐,所以不管是應對制裁還是市場波動,都能讓中國多一份主動。
美國這邊一看中國跟澳大利亞簽單臉都氣綠了,加拿大液化天然氣公司的CEO安迪?卡利茨直言表示:“中國的反制將讓美國能源業陷入十年困境。”
安迪這番話并沒有夸張,LNG這東西,賣不出去就得堆在那里,船運、倉儲、維護,哪一項不得燒錢?中國這番操作之后,美國不光丟了訂單,還得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壓力。
能源市場不是美國一家獨大,澳大利亞、卡塔爾、俄羅斯都在搶份額,中國跟澳大利亞簽單,又有中俄管道撐腰,美國的LNG賣不動,其他買家像歐洲、日本又沒那么大胃口,美國的全球地位就有點懸了。
說到底,中國這次在LNG問題上的底氣,來自這幾年的布局。能源問題牽涉到工業、民生、經濟發展,哪個國家都馬虎不得,中國這些年一直在下一盤大棋,從“一帶一路”沿線的油氣合作,到中俄管道的開通,再到跟澳大利亞的長期訂單,每一步都在為能源安全鋪路。
而且國內也在加大天然氣開采力度,像四川盆地這些地方的產量這幾年一直在增加,加上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越來越高,風電、光伏、核電都在發力,對進口LNG的依賴自然沒那么強了。
總之,美國的制裁和施壓,或許還能掀起點浪花,但想徹底壓住中國,恐怕沒那么容易。從魯比奧的“豪言壯語”,到現在市場的冷清,多少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意思。
信息來源:
環球時報:《美媒:中國沒配合,這對美國天然氣商是個壞兆頭》
中國石油石化:《澳大利亞天然氣巨頭與華潤簽署15年LNG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