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生卒年不詳)是南宋時期活躍于寧波地區的佛像畫家,其作品在中國本土鮮少流傳,大多經由海上貿易流入日本,成為研究南宋佛教藝術東傳的重要實物資料。他所繪制的《十六羅漢圖》中,第二尊者迦諾伐蹉的形象塑造尤具代表性。據佛典記載,迦諾伐蹉尊者原為古印度著名雄辯家,后皈依佛門成為親聆釋迦牟尼教誨的聲聞弟子,其辯才無礙的特質在畫作中得到充分展現。
十六羅漢·第二尊者 宋 趙瓊 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畫面中尊者結跏趺坐于嶙峋山石之上,雙手作論辯手印,眉宇間凝聚著思辨的神采,微啟的唇齒仿佛正在闡釋精妙佛理。畫家以鐵線描勾勒衣紋,線條剛勁挺拔卻不失流暢韻律,僧袍褶皺隨動態自然垂落,既符合人體結構又富有裝飾美感。面部刻畫采用"高古游絲描"技法,須發纖毫畢現,瞳孔以墨色層層暈染,透露出洞徹世相的智慧光芒。背景處理頗具匠心,疏朗的筆觸與主體人物的精工細描形成虛實對比,氤氳墨色烘托出空靈禪境,展現出南宋佛畫"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藝術特質。
南宋 趙瓊 美國 波士頓美術館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