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一口價”策略是車企銷量增長的蜜糖,還是對賭未來的毒藥?
“昂科威S(參數丨圖片)白金版一口價13.99萬元......”
3月18日,昂科威S白金版上市,來自上汽通用的“一口價”策略在這款車上延續下來。
自從去年9月別克君威以12.98萬元的起售價登陸市場時,這個曾以“雙君戰略”叱咤中高級車市場的別克品牌,就嘗試用價格底線擊穿行業認知。而后,從英朗下探至8萬元區間到別克GL8官降4萬,從微藍6電動車跌破10萬到君越改款降價......
可以說,別克品牌新構筑的價格矩陣,正在以帶有自己品牌性格的方式,改寫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規則。而這場由別克發起的定價革命,也折射出合資陣營集體焦慮與突圍嘗試。
當然,這些嘗試是有效果的。
在“一口價”策略的加持下,去年上汽通用累計銷量達到67.3萬輛,實現了開局不利下的高調收尾。其中,去年12月,上汽通用銷量環比增長9.4%,創當年月銷新高,并實現環比六連漲。其中,別克昂科威家族12月銷量突破2萬輛;別克GL8家族2024年銷量突破10萬輛;2024年新能源車型銷量達10.5萬輛,同比增長56%。
正是在上汽通用的成功試驗,讓“一口價”成為這一年來汽車市場的重要關鍵詞,從合資品牌到自主品牌紛紛加入這場價格戰,包括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北京現代等多家主流品牌跟進了這種模式。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跟進,“一口價”車型越來越多,在“人均一口價等于都沒降價”的顧慮下,“一口價”還能感動消費者多久呢?同時,對于車企而言,這種以降價為核心的“一口價”策略是銷量增長的蜜糖,還是對賭未來的毒藥?
01
短期效應和長期風險
從企業層面,是上汽通用義無反顧的全盤跳入“一口價”策略。而從單一車型來看,則是上汽大眾率先將一口價的途岳新銳亮相成都車展。
帶著“一口價”駛下成都車展的展臺、駛向4S店的途岳新銳,上市首月就助力途岳家族訂單超2萬輛,上市后單車月銷量破萬。同時,去年12月,途岳新銳率領途岳家族銷量破1.8萬輛,帶動上汽大眾燃油車市場份額逆勢增長。
上汽大眾“一口價”取得的成功和上汽通用類似,成為傳統車企轉型教科書級的案例。
因為“一口價”成功消除終端價格的不確定性,迎合了消費者對透明消費的需求。例如,上汽通用將君威價格降至10.69萬元、大眾ID.4 CROZZ以14.99萬元的“一口價”吸引購車者,盡管實際成交價可能更低,但價格標簽本身已形成心理沖擊。這種策略尤其適用于庫存壓力大、品牌號召力尚存的車型,如上汽通用的凱迪拉克XT5和別克GL8。
相比之下,傳統經銷商的終端價格混亂導致消費者議價成本走高。而通過“一口價”,車企收回了定價權,減少了經銷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尤其是很多二線豪華品牌,對經銷商實施嚴格監管,確保價格統一,從而維護品牌形象。
如果唯結果論,甚至可以說,“一口價”的定價策略,憑借可觀的銷量表現,讓合資車企甚至豪華品牌看到了在新時代競爭格局中的新出路。因為這一策略通過簡化議價流程、降低終端價格,短期內確實提振了銷量,而這一點是其他很多策略不能相比較的。
然而,當降價成為常態,車企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品牌價值逐漸稀釋,其背后的隱患也日益顯現。因為“一口價”的本質是降價促銷,企業為了維持銷量增長,不得不犧牲利潤。
例如,北京現代的庫斯途降價4.2萬元后,銷量增長卻有限,陷入銷量不增長但單車利潤下滑的兩難境地。誠然,像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通過規模效應和垂直整合降低成本,但合資品牌則因技術溢價能力下降陷入被動。
更嚴峻的是,降價壓力已傳導至供應鏈,部分車企要求供應商降價10%,甚至降低零部件質量標準,可能影響產品長期可靠性。
同時,如果“一口價”后再度降價,會加劇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品牌信任度崩塌。而一旦失去信任,后續策略將難以為繼,這是車企不得不考慮的事。
不僅如此,當價格一降再降,品牌定位模糊化的問題也會進一步凸顯出來。
其中,豪華品牌如路虎發現運動以16.98萬元的“一口價”出售,奧迪Q2L降至12.98萬元,這種“以價換量”雖短期奏效,卻損害品牌高端形象。長期來看,消費者可能形成“等折扣”心理,如“7折凱迪拉克、6折捷豹”已成市場常態,新車上市時無人問津。
顯然,單純依賴燃油車的“一口價”難以為繼,車企尤其是合資車企需要繼續尋找破局之道,在四郊多壘的競爭環境中打出有效的組合拳才是硬道理。
02
“更便宜”不是最優解
車企也不是一根筋,當整個市場都在“一口價”時,很多車企已經決定從其他層面繼續內卷下去了。
如將“一口價”進行到底的上汽通用,計劃2025-2027年繼續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上汽大眾搭載大疆智能駕駛系統;廣汽豐田鉑智3X以激光雷達和15萬元的定價對標一眾新勢力......這些策略顯示部分合資品牌已意識到持續轉型的必要性。
因為他們深知,未來競爭的關鍵絕非單純降價,而是在于補能效率、智能體驗等方面。這些基于技術層面和實際用車體驗上的方向,在寧德時代的6C快充技術和華為的乾崑智駕上都有所體現,這是整個自主陣營都在為之努力的地方,也是合資品牌最薄弱的地方。
另外,想避免同質化競爭,聚焦細分市場需求,無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長城坦克系列憑借硬派越野定位占據50%市場份額,奇瑞iCAR以獨特設計開辟小眾市場......差異化不僅能減少價格戰依賴,還能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同時,在優化成本與供應鏈管理上,合資陣營也有成功之證可考。
其中,比亞迪、特斯拉們不斷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控制成本,并且依靠規模化生產降低邊際成本。而小鵬汽車請來王鳳英,負責小鵬汽車產品規劃、產品矩陣以及銷售體系,提出聚焦主干品類、重塑營銷渠道、抓查腐敗、降本增效等建議,將沉淪兩年的小鵬汽車成功盤活。
合資品牌需借鑒此類模式,平衡降價與利潤的關系,而非一味壓榨供應商或降低配置。
總之,“一口價”是車企在存量市場中求生的權宜之計,但絕非長久之策。
也許當下的“一口價”會讓昂科威S會產生不錯的銷量數據,也許上汽通用乃至其它車企會繼續沿用這一策略,但隨著汽車市場的競爭從“價格內卷”轉向“技術比拼”和“體驗優先”,只有那些在智能化、用戶體驗和成本控制上有優勢的企業,才能在淘汰賽中領先身位。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的,2025年迎來車企兼并潮,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頭部集中。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銷量高、技術迭代快的品牌,或許是規避“車企暴雷”風險的最優解。
面向未來,汽車行業的勝負手不再是“誰更便宜”,而是“誰更可靠”和“誰更不可替代”。
責編:石劼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余承東拼了!華為新車價格不是狼性,是韌性
面對上百家討債供應商,哪吒汽車想把他們變成股東 | 現場
特斯拉,著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