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草原上(包括外蒙與中國的內蒙古),5500萬-3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曾經棲息著一種比劍齒虎更兇猛幾倍的野獸,它的名字一聽就很驚人——裂肉獸。
裂肉獸是史前有名的陸地食肉猛獸,同時也是“老第三紀四強”之首,理所當然成為了蒙古草原的王者。
從分類學上看,裂肉獸隸屬于肉齒目下的牛鬣獸科,而肉齒目與食肉目同歸于勞亞獸總目之下。
裂肉獸的化石是在蒙古戈壁中被發現的,當時僅僅找到包括一個完整的骨頭和下頜骨。科學家根據這些發掘出的化石分析,裂肉獸體型巨大,肩高約180-210厘米,身長達3-5米,頭尾長4-6米,體重最重達1000公斤。
裂肉獸的整個身軀看起來十分像狼,就連毛發也長得十分相似。但十分有趣的是,它們的頭卻長得似棕熊,后面還拖著一個像浣熊一樣的大尾,活活像―頭拖著長尾巴的熊。
不過,與棕熊相比,裂肉獸的頭更大更重,最大的裂肉獸頭骨長約55厘米,在牛鬣獸科里應該是最大的。從裂肉獸頭骨化石來看,它們與父貓等一樣頭骨的吻部縮短而寬度增大,面部寬,視力也好。
它們的巨大的雙頜沉重而且非常有力,比劍齒虎更加可怕,在吞噬動物尸體時,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易咬碎獵物骨頭。
嘴中長有粗壯鋒利的門齒和犬齒,上門齒相當巨大,而下門齒相對短小,上下犬齒都短而堅固,同時其前臼齒同樣粗大。十分鋒利的牙齒具有強大的撕咬能力與咀嚼力,能撕裂大型獵物的厚皮,甚至像鬣狗一樣能咬碎骨骼。
再配上兩對又長又鋒利的爪子,用它們來開膛破肚猶如一把砍刀。
當然,裂肉獸的皮相當厚實,它的毛發仿佛鋼針一樣,還根根豎立,就連劍齒虎這么歷史的牙齒也很難咬破裂肉獸的皮。
裂肉獸骨骼化石顯示,裂肉獸確實是一種十分兇殘的野獸。裂肉獸經常在蒙古高原活動,耐寒能力強,耐力驚人,可以與獵物長時間周旋,都不會累。
要是地球上現在還存在裂肉獸的話,估計就沒有獅虎豹這些動物了。
從體型上看,裂肉獸是生活在始新世蒙古地區的頂級掠食者,喜歡把捕捉來的獵物撕碎了再吃。它們與現代棕熊相似也是雜食性動物,但是它們很少食用植物,它們主要捕殺一些速度慢的大型動物,如犀牛、雷獸及爪蹄獸,能單獨殺死現代亞洲象那樣大的素食動物,有時憑借其體型可以輕易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獵物。
雖然裂肉獸的體型很龐大,捕獵方面也占有一定優勢,但它自身會存在許多缺點。一是它的身體龐大臃腫,導致食量比較大;而是其不善于奔跑,行動起來十分緩慢笨拙,也不利于隱蔽,三是再加上其跖行性的行走方式,一旦裂肉獸找不到食物,很有可能就會面臨死亡。
所有這些導致裂肉獸在3500萬年前的中漸新世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