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時代,圖希諾的空中閱兵是蘇聯航空工業的實力展現,而1961年的這次卻成為M-50轟炸機的最后絕唱!
自從赫魯曉夫成為蘇聯新領導人之后,他一直認為軍事航空的凋零有利于導彈武器。例如,蘇聯單方面銷毀了大量仍能飛行的輕型噴氣式轟炸機伊爾28,盡管其中一些伊爾-28A是戰術核彈РДС-4載機。
50年代蘇軍機場的伊爾-28轟炸機,尾炮清晰可見
1961年7月9日的圖希諾的空中閱兵不遜于斯大林時期的航展。蘇聯公民和外國人,主要是外交官和武官,從這次航展展示了幾乎所有的航空技術,這些技術后來構成了蘇聯空中力量的基礎。
令人信服的不僅是在圖希諾上空飛行的配備空對空導彈的超音速戰斗機,還有以新能力出現的重型渦輪螺旋槳飛機圖-95。機身下懸掛著X-20空地導彈,它們威風凜凜,伴隨著強大引擎的隆隆聲,從看臺上經過。外國隨員只來得及按一下相機的快門。播音員在評論閱兵時強調,為了摧毀目標,這些導彈航母不需要進入敵方防空系統的射程。這并不完全正確,然而,在北約被稱為“袋鼠”的Х-20 超音速導彈“跳躍”了600公里,攜帶的熱核裝藥為百萬噸級。它是一種強大的武器,配備它的圖-95K改裝轟炸機是蘇聯空軍的戰略手段,它使洲際范圍內的打擊成為可能。
圖-95轟炸機在米格-17殲擊機護衛下
誠然,在這方面,蘇聯人比美國人稍遜一籌:他們的重型噴氣轟炸機B-52攜帶的不是一枚,而是兩枚甚至四枚超音速獵犬巡航導彈,W-28核彈頭,當量400萬噸TNT。這些導彈射程1000公里。令人欣慰的是,獵犬巡航導彈很可能被蘇聯中程防空系統(如C-25)擊落,該系統覆蓋莫斯科并配備了核彈頭。但頑固的美國佬為了確保B-52轟炸機和獵犬巡航導彈分別能夠穿透目標,還為B-52轟炸機配備了Quail(鵪鶉)無人機作為誘餌。
盡管如此,1961年的圖希諾空中閱兵表明,蘇聯并未將其所有戰略防御努力集中在彈道導彈上,飛機作為核武器運載工具的手段也在發展。
1961年7月9日M-50在圖希諾首次公開亮相
事實上,這次閱兵式的亮點既不是圖系列轟炸機(包括最新的超音速圖-22轟炸機)和米高揚與蘇霍伊戰斗機,也不是別里耶夫的亞音速噴氣水上飛機。閱兵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的M-50重型遠程轟炸機,它已經具有未來主義的外觀。當它在兩架米格-21戰斗機的陪同下進入視野時,播音員宣布:“注意!剛剛飛過去的是最新設計的飛機。當然,沒有提到有翼飛行器的名稱,也沒有提到設計局負責人的名字。
然而誰都不清楚的這背后的秘密。創造這架三角翼超音速巨人的ОКБ-23設計局已經不再獨立存在。這次閱兵飛行也是М-50的最后一次飛行絕唱。盡管在飛機上引入了許多專有技術(蘇聯最早采用電傳操縱系統的飛機;安裝了燃料配平裝置,裝置可以在超音速飛行中對機內燃油自動調配.將飛機重心保持在安全范圍內),但很快取消了研制。
M-50三視圖
M-50被認為會產生其改進型M-52,并在赫魯曉夫的倡議下,產生M-51無人戰略轟炸機(一種重型地對地巡航導彈),它將攜帶一個安裝在機身內的特別高功率的熱核彈頭。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1960年秋天,ОКБ-23設計局并入ОКБ-52切洛梅設計局,而米亞西舍夫本人升任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院長,成為這一所指導全俄航空技術開發的權威機構的掌門人。當然,這個職位較高,但與領導獨立的ОКБ設計局相比,這看起來有些丟臉。而在米亞西舍夫的積壓項目中,有許多有前途的項目,包括帶有核推進系統的飛機。此外,作為海外B-52的競爭對手的亞音速米亞舍夫重型渦輪噴氣式轟炸機3M的生產也被縮減。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蘇聯、美國和英國開始重新武裝防空部隊,裝備地對空導彈系統以及能夠達到兩倍音速和 18-20 千米升限的超音速戰斗截擊機。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最先進的噴氣式洲際轟炸機 M-4、M-6 (3M) 和 圖-95 也開始失去其無懈可擊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制造更現代化的戰略飛機,能夠穿透擁有現役防空導彈系統和超音速戰斗機的國家的領空。
М-52木質模型
至于配備經典渦噴發動機的М-50超音速重型轟炸機,ОКБ-23設計局根據1954年7月30日部長會議的決議開始了工作。1956年設計局開始研制具有洲際航程的 M-50 戰略飛機,以取代ЗМ轟炸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設計和制造出了當時獨一無二的飛機,其設計速度接近 M=2,航程達到洲際范圍。在M-50的設計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的專家們,如Л.Л.Селяков謝利亞科夫(M-50的總設計師)、Я.И.Балабух巴拉布赫、И.Б.Заславский扎斯拉夫斯基、Л.М.Роднянский羅德尼揚斯基、В.А.Стопачинский斯托帕欽斯基、В.А.Федотов費多托夫。
此外,科學家 М.В.Келдыш克爾德什、А.И.Макаревский馬卡列夫斯基、Г.С.Бюшгенс布什根斯等人也參與了該計劃的工作。他們一起分析了飛機氣動布局的30多種變體,特別是根據 “緯線 ”方案設計的飛機,具有?。ㄏ鄬穸葹?3.5-3.7%)三角形機翼、箭頭形全旋轉水平和垂直羽翼。飛機的設計為低空高速長距離飛行提供了可能。
M-50在茹科夫斯基準備首飛
1958 年秋天,M-50從菲利運往茹科夫斯基機場。1959年10月27日,原型機進行了首次飛行(由Н.И.Горяинов戈爾揚諾夫和А.С.Липко利普科駕駛)。1961年7月9日,該機在莫斯科閱兵式上進行了精彩的展示,這是M-50轟炸機的最后一次飛行。在飛行試驗中,由于缺乏設計發動機,沒有達到超音速,速度為M0.99。
米亞-50這次在圖希諾給西方世界帶來的恐慌是蘇聯所沒有預想到的。而這次亮相既是米亞-50的第一次公開露面,也成為它最后一次與世人見面。剎那成為永恒!
如今在圖希諾中央航空博物館的M-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