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
劉志明教授,湖南湘潭人,出身中醫世家。15歲時拜湘潭名中醫楊香谷先生為師,頗得其傳。1954年,自湘潭進京,參加中醫研究院籌備工作,并成為中醫研究院第一批醫療科研人員,劉老從事中醫工作已50余載,對內科疑難雜證及溫病的治療深有研究,曾主編《中醫內科學簡編》、《劉志明候案〉等,歷任金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為第一批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學位委員會委員。
患者1975年曾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經過中西藥物治療已經好轉。1979年4月胃痛腹脹驟然增加,經當地醫院確診為胃扭轉,住院治療3個月,病情不見減輕,從外地來京治療。
患者脘腹脹滿,胃痛陣作,好發于清晨及午后,食后更甚,喜暖拒按,嘔吐反酸,不思飲食,每日僅能進食150克左右,形體消瘦,體重減輕5千克多,精神萎靡,面色皖白,四肢不溫,大便秘結,2~3日1行,舌苔薄白,脈象弦細。
處方:張仲景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合厚樸三物湯化裁。厚樸,黨參,干姜,半夏,甘草,枳實,焦軍,焦檳,神曲,山楂,麥芽。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服藥10劑后,胃脘脹痛逐漸減輕,嘔吐已除,每日能進食250克,惟有大便仍然干燥,藥已中病,去焦檳榔,加萊菔子,守方再進。
上方連續服用2周后,患者腹脹顯著減輕,胃部偶感隱痛,要求帶藥返回,仍宗原方出入。
處方:厚樸,黨參,干姜,半夏,甘草,枳實,焦軍,砂仁,神曲,山楂,麥芽。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繼續服藥2個月,胃脘脹痛完全消失,納食恢復正常,日進食量可達0.5千克左右,恢復正常工作,經過當地醫院3次鋇餐檢查,均證實胃扭轉已經痊愈,十二指腸也未見異常,自行停藥。
胃扭轉屬于中醫“胃痛”或“腹脹”范疇。張仲景對腹脹之寒熱虛實,辨證甚為詳細,《傷寒論》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為“發汗后,腹脹滿”而設,主脾虛腹脹;《金匱要略》厚樸三物湯,主氣機壅滯、腑氣不通之腹脹。兩方合用,既能補益脾氣,又可以行滯通腑,與本例脾虛兼有積滯之病機頗為合拍。方中大黃用焦而不用生,制其苦寒之氣,以免更傷脾氣;干姜易生姜重在溫養脾陽;加焦檳榔、神曲、山楂、麥芽、菜菔子等助其行滯消導之功。如此則補虛而不滯實,通泄而不傷正,共奏溫運脾陽,行氣導滯之功。所以,使用經方切忌生搬硬套,全在辨證準確,靈活運用。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專家醫案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