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學習沒動力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孩子是不是學不會?或者聽不懂,覺得學習太枯燥,所以就開始擺爛不學習了?
家長這樣想,也沒錯,但這些并不是孩子不學習的全部原因。
在我陪跑的家長中,厭學的孩子往往之前都是優等生。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是有很多高光時刻的,甚至很多方面都很優秀,妥妥是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到了高中,慢慢就厭學了,開始不學習和擺爛了!
這讓父母很生氣,也很憤怒,覺得之前那么上進的小孩,怎么可以這樣擺爛呢?孩子怎么能這么懶呢?
但家長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是孩子不想學,也不是孩子怕吃苦,而是孩子害怕失敗。
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過于優秀的孩子,從來沒嘗過失敗的滋味,更沒想過失敗的會是自己。
再加上父母對孩子嚴厲的要求以及打壓責備式的教育方式,孩子從父母這里得到的反饋不是“你不夠好,你必須要更好才行“。
這樣的做法,原本是為了怕孩子驕傲,可是在父母的高要求與高期待之下,孩子壓力很大,也害怕自己失敗而讓父母失望。
那些渾身光環的孩子,一直成績很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是老師捧在手心里的榜樣。
可是隨著進入重點高中,遇到的對手都很強勁,孩子想再輕而易舉獲得成功,是很艱難的。
大家都很努力,大家都底子都很好,大家也都很聰明。一旦無法贏時,這些曾經有著很多光環的孩子就會恐懼,就會滋生不安全感,他們會忐忑不安:
我不能拔尖,父母會很傷心,對我很失望吧!父母會覺得很丟臉吧!
老師會另眼看待我吧!會對我很失望吧,原來我這么差,配不上老師的關心!
同學們會幸災樂禍吧,會diss我吧,再也沒有人愿意跟我做朋友了!
父母會覺得不就沒考好嘛,想那么多干啥!與其想東想西還不如奮起直追,生氣不如爭氣。
道理總是對的,但是孩子的感受是不能忽略的,孩子的忐忑與內心的起伏是真實存在的。
再多的道理,都無法讓孩子內心的糾結釋懷,都無法一下子從落差中走出來。
陷入自我攻擊的孩子,會無情的批判自己,會自責和貶低自己,此時他們會陷入極端的情緒,會鉆牛角尖,會攻擊自己。
遺憾的是,父母此時無法理解孩子的感受,也無法體會孩子的無力感與心塞。
家長只會說:沒人關注你,別多想。你也不差,只是暫時失利,你努力點爭點氣把成績提上來。
看似家長理解了孩子,也沒批評,甚至還寬孩子的心。
但是家長說的這些勸慰的話不疼不癢,一點也不走心,更沒辦法幫助孩子走出內耗情緒。
當孩子的心理卡點沒解決,當孩子沒卸掉心理包袱時,就會胡思亂想,根本無心學習。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會本能的逃避學習,不做就不會失敗,可以拿我沒學作為理由,這樣就不會導致努力也沒拼不過別人。
于是開始躺平,開始焦慮和軀體癥狀,不是頭疼就是發燒,就是肚子痛。疼的感受是真的,但逃避也越來越頻繁。
慢慢的,孩子一遇到棘手的問題,就逃避,就恐懼和害怕。
回避的越多,遇到的困難越多,落下的課也越多,最后四處是窟窿,干脆就混日子躺平了。
可千萬別認為躺平的孩子是快樂的,他們的痛苦比任何一個人都多。只是無力改變自己,無力改變現狀,只能這么耗著。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這么擺爛并不是不想贏,并不是不想上進,他們只是怕輸而已。
孩子成績出現斷崖式下跌時,父母要警惕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孩子出現了心理卡點,這時父母一定要覺察孩子的情緒怎么了?要高度重視孩子的情緒,然后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如果父母不具備覺察能力,如果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一定要及早向專業人士求助,而不是錯過疏導孩子情緒的最佳時機。
孩子的心理卡點解決掉,才會回歸正常軌道的學習,才會從無動力中積極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