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峨眉山“修仙”的日子,被香到破戒”
峨眉山這座活著的露天博物館,真是把仙氣和煙火氣玩明白了!
你瞅那金頂云海翻涌得跟《千里江山圖》似的,
七十二峰間藏著千年劇本。
李白在這兒"仗劍走天涯",蘇東坡在清音閣整過"佛系下午茶",
連白素貞都在洪椿坪的古樹上系過紅綢帶。
現在游客爬山的姿勢跟古人一脈相承,
只不過自拍桿代替了香燭,沖鋒衣換下了袈裟。
山腳下的好吃街才是真·結界,
豆腐腦攤老板的吆喝聲能把人魂勾走:"花椒海椒隨你甩,酥肉咔嘣脆!"
挨著蹺腳牛肉的百年湯鍋,嬢嬢們麻利地給你舀湯:
"莫看我們板凳矮,當年船老大都是蹲起吃!"
半山腰的潑猴比網紅還會整活,搶你礦泉水還曉得擰瓶蓋,
大爺拿著竹竿笑罵:"這些山精怪得很,專挑女娃子的零食!"
站在萬年寺吃素齋"九品蓮臺",
云霧裹著鐘聲往碗里飄,分不清吃的是齋飯還是仙氣。
「峨眉山藤椒」
你曉得不?
咱峨眉山的藤椒硬是巴適得板!
這寶貝兒有個花名叫"佛家清心油",
唐朝時候李白喝了藤椒茶提神醒腦,揮筆就寫"噫吁嚱";
蘇東坡啃著藤椒油拌的缽缽雞,
筷子都咬缺半截——都是被這香麻味勾了魂!
莫看它長在萬年寺山坳坳頭,這藤椒可機靈得很!
曉得吸收峨眉山的云霧靈氣,結出的果果油亮飽滿。
熱天家煉藤椒油最安逸,街坊四鄰的灶臺上"滋啦"一響,
香得隔壁王嬢嬢的貓兒都要翻墻過來蹭飯!
「峨眉山礦泉水」
你龜兒不曉得峨眉山礦泉水有好金貴!
這水硬是從龍門洞W16號泉眼頭冒出來的,海拔兩千米的古巖層里沁了千百年,
礦物質多得遭不住,喝一口喉嚨頭清甜回甘,比冰鎮可樂還解暑!
(壓低聲音神神秘秘)
聽說唐朝詩仙李白在這哈兒喝醉過,
把"峨眉山月半輪秋"都寫成礦泉水廣告詞咯!
在街坊些都說"峨眉山水泡茶,神仙都要翻墻來",
超市頭擺的藍瓶瓶,蓋蓋上燙金的"國家地理標志"五個字,得行得很!
「峨眉山雪魔芋」
要說這坨黑黢黢的寶貝,可是峨眉山的"凍齡秘籍"。
當年圣謂和尚在金頂寺頭耍雪,搞忘收晾的魔芋豆腐,
結果凍成蜂窩狀,泡發后居然Q彈入味——這就叫"歪打正著搞出非遺美食"!
現在你去景區gai(街)上逛,家家都在曬這坨"黑蜂窩",
凍融十二道的古法工藝看得人眼花。
想吃鮮?溫水泡軟切片,拌點油辣子,脆生生嘞!想整硬菜?
丟進砂鍋和土雞慢煨,吸飽湯汁的魔芋比肉還香!
(走嘛!峨眉山下農家樂,喊嬢嬢給你整碗熱乎的!)
「三合泥」
說起三合泥嘛,成都巷子頭的嬢嬢些眼睛都要放光!
這坨黑黢黢的"泥巴團子",嘴巴一抿就化渣,
糯米黃豆芝麻混著豬油香在舌尖打滾兒,巴適得板!
哪個四川娃兒沒得三合泥的童年?
放學路上捏著燙手的牛皮紙包,邊哈氣邊往嘴巴頭梭。
糯米蒸得耙嚕嚕的,拿石臼舂得絨嘟嘟,再和炒得噴香的黃豆面、芝麻粉裹作一團。
峨眉老師傅鐵鍋一顛,豬油滋啦一聲,硬是把這三兄弟炒得你中有我。
別看它長得憨,當年可是茶館頭配蓋碗茶的"金不換",
如今春熙路轉角的攤攤前,還排滿舉著手機拍的年輕人嘞!
「峨眉山茶」
峨眉山茶曉得伐?
這可是國家蓋章的"仙山味道"!
從漢代就有書記載它長得"扁擔條條"、喝著"鮮得打舌尖",
到了唐朝更成了皇帝老倌的貢茶;
你嘞一口下去,喝的可是李白同款云霧水!
走,泡杯茶擺哈龍門陣嘛!
抓把嫩得滴水的茶芽芽,80℃山泉水一沖,看芽尖尖在杯頭跳"水上芭蕾"。
抿一口哎——峨眉山的清風、竹露、佛光全在嘴巴頭打轉轉,巴適得板!
「峨眉香橙」
嘿,你曉得峨眉山除了有猴兒還有啥寶貝不?
喏,扁圓身板的峨眉香橙噻!
皮厚色橙黃,摸起粗拉拉嘞,掰開里頭肉瓣排得齊齊整整。
酸咪咪的果肉裹著沖鼻香,硬是比那些甜得膩人的橙子巴適得多!
莫看它長得憨,吃法花樣多得很!
直接剝開啃起解渴,榨汁更安逸——果皮油分"滋啦"一炸,滿屋噴香!
走累了在峨眉山腳腳來杯冰鎮橙子汽水,
三伏天喝口自釀橙子酒,嘖嘖,那滋味...
(壓低聲音)不擺了嘛!
「峨邊竹筍」
"嘞個筍子巴適得板!"峨邊老輩人總愛咂摸著煙桿夸自家山貨。
在這片雨霧滋養的秘境里,竹筍吸飽了百年的天地靈氣,
三月破土的"寒士山珍"最是金貴,肉嘟嘟的筍尖能鮮掉眉毛。
72年尼克松訪華那陣,國宴大廚就相中了這份山野至鮮,讓峨邊味道香出國門。
你看那春筍燉臘肉在灶頭咕嘟冒泡,哪個峨邊人屋頭沒得兩樣拿手筍菜?
清炒要掐著晨露摘的嫩尖尖,涼拌得用老壇泡椒提味,講究的就是個"鮮"字。
外地客嘗一口準要問:"咋個能這么脆甜?"本地人嘿嘿一笑:"山水養人噻!"
「蘇稽米花糖」
峨眉山腳的蘇稽古鎮藏著塊活著的"甜化石"——米花糖。
清代蘇師傅搗鼓出的這口酥脆,如今成了樂山非遺"頂流"。
糯米要峨眉山泉泡得透亮,
花生得現剝現炒,十道老工序里藏著"三刀切"絕活,
刀影翻飛間切出百孔玲瓏,
當地人笑稱這是"給神仙留的云梯眼"。
剛切好的糖塊還帶著熱乎氣,咬下去"咔嚓"裂開滿嘴陽光味。
隔壁茶攤王嬢嬢總要搭句腔:"配我的雨前茶嘛,巴適得板!"
這甜了三百年的老滋味,聽說連峨眉山的猴子都曉得蹲墻根等碎糖渣,
你要不要來掰半塊嘗嘗?
「峨眉糕」
哎喲喂,這位客官要聽峨眉糕的龍門陣哇?
來來來,給您擺個熱乎的。
這雪白香甜的"峨眉糕"可是咱峨眉山的活招牌!
早在一千四百年前隋朝那會兒,廟門口賣糕的阿婆就曉得用糯米粉給香客墊肚子。
您瞅這手藝講究得很:選粒粒飽滿的糯米炒得噴香,
石磨碾得細如云霧,再拌上本地熬的糖霜。
清朝末年換成白糖后,這糕白得跟峨眉山的雪頂似的,
抿一口就化在舌尖,甜到心坎兒里!
「峨眉山豆腐乳」
藏著一壇流轉五百年的人間煙火。
峨眉山的豆腐乳啊,從明朝的柴火灶頭飄香至今,
連港澳碼頭討生活的老廣,東南亞夜市掌勺的娘惹,甚至東京銀座講究的料理人,
都愛得打抖抖——這方寸間的琥珀色溫柔,硬是讓五湖四海的舌頭認了祖。
你且拈起一塊瞧嘛,油潤潤的像裹著糖霜的月光。
昨兒我燉紅燒肉,挖了半勺腐乳下去,
隔壁王嬢嬢扒著院墻喊:"幺妹兒,給阿姐留碗湯泡飯嘛!"
(拍大腿笑)看嘛!
峨眉山硬是仙氣兒拌著油辣子香!金頂云海翻的是千年舊賬,山腳湯鍋燉的是現世滾燙。
你龜兒莫光顧著啃雪魔芋,倒是掏手機喊聲"要得不",
九十九道彎彎的山路盡頭,
白娘娘的紅綢帶還在洪椿坪古樹上飄,等你來續半截孽緣!
(川妹子叉腰笑)
快把藤椒油揣包包頭,下回趕場記得喊我:"嬢嬢,再燙碗三合泥嘛!"
這盤山水席,夠你醉三輩子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