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動力系統轉型的關鍵時期,插電式混動車型滲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5月31日,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在倫敦成立合資公司HORSE Powertrain,專注于混合動力及燃油動力總成部件和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新公司整合了吉利的Aurobay極光灣和雷諾的Horse兩大子業務集團,新公司致力于開發高效內燃機、混動系統和變速箱,覆蓋80%以上市場需求。
作為汽車產業的“心臟”,動力系統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戰場。
在“雙碳”目標與智能化浪潮的雙重驅動下,動力系統的重要性已從傳統的性能保障躍升為決定產業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
2024年,純電動車型的增速逐漸放緩,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滲透率快速提升,以中國為代表的主流汽車市場中,傳統燃油車、插混、純電動三線并行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性的判斷。
此外,隨著內燃機技術持續升級迭代、各類自動變速器技術實現技術突破以及全球對綠色技術路徑的探索,氫內燃機和氫氨融合等零碳內燃機技術成為業內創新熱點。
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進程中,中國企業、中國技術正在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當下,中國汽車產業鏈技術出海的大幕已經拉開。
2024年5月31日,吉利控股集團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與雷諾集團正式成立HORSE Powertrain Limited(以下簡稱HORSE Powertrain或HP)。新公司總部位于倫敦,將采用先進的技術,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行業領先的混合動力及燃油動力總成部件和系統,包括發動機、變速箱、混合動力系統和電池等。
在管理架構方面,吉利控股CEO李東輝擔任合資公司董事長,Matias Giannini擔任CEO(首席執行官),馬樂擔任CFO(首席財務官),Juan Ferrera擔任CHRO(首席人事官)。
自HORSE Powertrain宣布成立至今已有近一年時間,這家脫胎于兩大車圈巨頭的動力總成公司鮮少主動提起自身的經營情況。目前公司的業務開展得如何?面對動力系統行業革新又有哪些新的經營思路?圍繞一系列經營相關的問題,近日,HORSE Powertrain CEO Matias在上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獨家專訪。
HORSE Powertrain CEO Matias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叢森 攝
談經營:中國業務占比約50%,未來或有上市計劃
HORSE Powertrain由兩個子業務集團——Aurobay極光灣和Horse組成,前者誕生于吉利,駐地浙江杭州灣開發區,后者誕生于雷諾,駐地西班牙馬德里。兩者在2024年5月31日合資公司成立當天已于各自母公司剝離,并投入到全新的合資公司運營當中。
2024年12月,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以下簡稱沙特阿美)宣布,以7.4億歐元完成對HORSE Powertrain 10%股權的收購。完成收購后,吉利、雷諾和沙特阿美三方持股分別為45%、45%以及10%。引入沙特阿美方的董事后,合資公司董事會席位增至7人。以該交易對價簡單計算,截至2024年12月2日,HORSE Powertrain的估值為74億歐元(約合583.7億元人民幣)。
NBD:作為全球首家獨立于整車集團的動力總成公司,HORSE Powertrain的愿景和目標是什么?能否概述公司未來發展規劃與重點領域?
Matias: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動力總成開發商與制造商。為實現這一使命,我們將專注于開發高效內燃機、混動系統和變速箱,支持OEMs(主機廠)聚焦純電轉型,秉持“服務所有客戶”的理念,提供全球化動力解決方案。
中國目前以及未來都將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未來我們也將持續強化中國市場布局。當前我們中國業務占比近50%,且插混/增程式需求激增與我們的技術優勢高度契合。
NBD:公司的三位股東——吉利、雷諾和沙特阿美,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Matias:我們的股東首先是公司股東,它們是企業的創始人。我們并非上市公司,因此從股東層面來看,它們的角色是既要確保對公司的支持,也要監督業務進展等事項。但除此之外,組建HORSE Powertrain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成為一家獨立公司。我們不僅要繼續支持母公司的業務,更要持續擴展,服務于全球其他整車制造商。
沙特阿美對我們非常感興趣,它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長期的戰略投資人,不僅僅是一個財務投資人。
NBD:你們曾提及,產品可覆蓋全球80%混動和內燃機(ICE)汽車市場需求,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Matias:通常企業合并時會出現大量業務重疊,需要進行重大重組。但我們不存在這種情況。我們實現了各公司產品的完美互補:原吉利板塊在中國市場根基深厚,擅長1.5升四缸發動機等緊湊型車(C-segment)動力總成;雷諾方面則覆蓋歐洲及南美市場,提供1.0升三缸等小型化發動機;再加上供應沃爾沃的2.0升高功率引擎。這些產品組合疊加我們在五大研發中心的布局,使我們能覆蓋80%以上的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這僅僅是起點,我們還在持續開發新技術。
NBD:自2024年成立以來,HORSE Powertrain已運營近一年。是否有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計劃?
Matias:任何成功企業都需要保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未來可能會有這樣的計劃。但目前我們更專注于夯實業務基礎——依托母公司的支持拓展新客戶,實現穩健增長。或許時機成熟時,這將變為現實。
HORSE Powertrain中國制造基地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談市場:北美是唯一尚未設廠但正積極評估進入策略的區域
據公司此前介紹,HORSE Powertrain在全球合計分布17家工廠,年產約500萬套動力總成,服務包括雷諾集團、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寶騰、日產和三菱汽車公司在內的8個主要客戶,用戶遍布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新公司擁有約1.9萬名員工,每年營收約150億歐元(約合1183億元人民幣)。
NBD:你們預計年營收達150億歐元,哪些關鍵市場和客戶群體對實現該目標至關重要?
Matias:所有市場和客戶都重要。我們的獨特性在于目前沒有其他企業從事相同業務。正如企業使命強調的,我們必須滿足不同區域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某些市場需要高效低成本內燃機,另一些則需要高性能混動或增程式(Range Extender)系統。我們具備全品類技術儲備,致力于服務所有客戶。
NBD:面對全球競爭,公司如何拓展國際市場布局?哪些區域屬于新興市場?原因何在?
Matias:我們已在中國、歐洲、南美等主要市場建立生產基地。目前唯一尚未設廠但正積極評估進入策略的區域是北美。但正如之前所述,我們的戰略是全球化覆蓋——所有區域都至關重要,我們將全力支持當地客戶需求。
NBD:不同的海外市場之間,吉利和雷諾對應的子公司之間如何協作?
馬樂:其實這恰恰是我們公司最大的優勢所在。中國的技術,特別是混動技術、高效發動機的技術,是世界上非常領先的。目前一些國內動力總成公司存在的問題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限制存在,他們的動力總成只能跟整車出海——在可以銷售整車的地方,這些動力總成才能在當地市場落戶。
對我們而言,我們在歐洲也有工廠、研究院,中國的技術可以在歐洲本地化再輸出給客戶,這樣就不會被限制。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優勢。
NBD:根據您的觀察,目前全球動力總成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在中國市場又如何?
Matias:眾所周知,純電動汽車(BEV)正在持續增長。順便說一句,我本人是純電技術的支持者。HORSE Powertrain并不反對電動化戰略,我們的使命或愿景是,我們真正相信,實現清潔出行和凈零排放的路徑是多元化的。
我們堅信多元化能源解決方案。事實上,市場已經顯現出跡象:除了BEV增長,我個人認為未來十年以上,超過50%的車輛仍將搭載某種形式的內燃機。具體到趨勢層面,我們看到純內燃機(ICE)正加速向混合動力轉型,尤其是中國市場,插電式混動(PHEV)和增程器(Range Extender)技術的應用正在顯著擴大。
一個關鍵數據是,去年是中國電動化進程中首次出現插混/增程式車型增速超過純電車型的年份。這正是HORSE Powertrain這類企業能發揮核心價值的領域。
談技術:多樣的替代燃料將在動力總成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NBD:傳統ICE動力總成和混合動力系統的前景如何?ICE會逐步退出市場嗎?
Matias:純ICE動力總成的市場份額將逐步縮減,但完全退出市場還需要漫長時間。在非洲、中東、南美等市場,出于成本考量,高效率的純ICE仍有持續需求。我們的業務并非僅聚焦全混動和電動化,而是涵蓋所有類型發動機的研發制造。
HORSE Powertrain研發工藝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NBD:你們在技術創新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如何應對?
Matias:正如之前討論的技術趨勢,混合動力(尤其是插混)和增程器技術是重點方向。以增程器為例,這項技術極具潛力——通過在BEV架構中集成高效緊湊型發動機,既能提升續航里程,又可減少電池尺寸與整車成本。
這使得主機廠(OEM)能夠提高利潤率,同時緩解消費者續航焦慮,尤其在中國市場,這種兼具電動駕駛體驗和燃油補能靈活性的方案備受青睞。
這種設計使主機廠能夠實現更高成本效益,提升其盈利能力。同時,消費者既能享受電動駕駛體驗(EV feeling),又能緩解續航焦慮——這一特性在中國市場尤其受到認可。該方案在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控制方面同樣高效。當然,這僅是眾多解決方案之一,我們還在開發其他創新技術。
我們的技術研發始終聚焦于未來趨勢:隨著更多車輛基于純電架構(BEV architecture)開發,我們必須提供能無縫適配該架構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我們將在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上展示這一技術路線。
NBD:在你們的戰略規劃中,傳統ICE動力總成、混合動力系統和其他替代解決方案的預期營收分布如何?
Matias:這很難預測,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們看到混合動力(尤其是插混)的份額持續增長,而氫能目前尚未形成顯著貢獻。但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始終與主機廠保持密切溝通,我們的商業模式基于理解客戶需求并提供對應支持。未來營收結構將取決于OEM的技術路線選擇。不過就當前及可預見的未來而言,氫能仍會扮演較小角色。
NBD:公司如何看待氫燃料汽車的發展前景?預計何時出現市場拐點?
Matias:氫能技術極具潛力,我們已開展相關研發。例如,我們的歐洲某研發中心也擁有氫動力原型機。我們認為氫能是未來替代燃料的選項之一,但其規模化仍面臨制造成本和基礎設施瓶頸,大規模商業化尚需時日。
除氫能外,我們高度關注其他替代燃料。以南美為例,乙醇燃料已廣泛使用——近100%車輛采用“靈活燃料(Flex Fuel)”技術,可兼容汽油/乙醇混合使用。由于乙醇源自甘蔗,其碳排放顯著低于傳統燃料。未來,我們將看到不同的可替代燃料在動力總成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