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盆大的鱉王現黃河灘!男子撈到后想要放生,網友急忙阻止:千萬別放生,它可是生態殺手!
近期,黃河邊驚現一只“巨無霸”河鱉——河南鄭州一男子,在河灘撒網的時候,竟然意外網到一只洗臉盆大小的河鱉,但在如何處理它的時候,男子卻犯了愁。
一、男子黃河道網到巨型河鱉
2025年3月20日,鄭州一男子稱在黃河撒網的時候,意外撒到一只河鱉。拉上來一看,好家伙!它的背甲足有臉盆那么大,估摸著有20多斤重,男子穿著的膠鞋,在它的背甲面前,也顯得小了很多。
常言道:千年王八萬年鱉,河鱉自古以來都被視為長壽的象征。體型大的河鱉,往往會被人視為具有“靈性”,捉到的時候也沒人敢吃,大都是將它們放生,以圖個吉利。
正常情況下,像這樣一只洗臉盆大的河鱉,估計要長幾十年。
所以,男子看到這個巨無霸,好像也左右為難,于是便拍了視頻,征求網友的意見。男子說:“是吃了還是放生,大家請給個意見吧。”
二、想放生卻被網友攔住:生態殺手
男子一提到放生,沒想到網友們卻先急眼了。
一位河南老鄉稱:“(它是)外來物種,簡直就是生態殺手,建議下鍋燉了。”
在評論區,不少網友都呼吁男子謹慎放生,因為在他們的眼里,這只河鱉可不是本土物種,而是一個外來“入侵者”。
對此,一位江蘇網友直呼:“這就是珍珠鱉,也稱佛羅里達鱉,入侵物種。這玩意一入水,整條河就完了。”
一只河鱉而已,就算是外來物種,真的有這么厲害嗎?能讓“整條河都完了”嗎?
我們先看看這只河鱉,到底是不是網友口中的“珍珠鱉”。
從外形上判斷,這只河鱉頭部又尖又長,背部帶有花紋,由于男子發的視頻并沒有特寫,我們暫時沒有看到它的背甲前緣,到底有沒有珍珠般的顆粒。
但從它頭部的特征和背甲顏色這兩個特征來判斷,這只河鱉基本上可以確定為“珍珠鱉”,因為本土的中華鱉,頭部沒有這么長,同時背甲的顏色也沒這么深。
對比一下下面兩張圖,就一目了然。
珍珠鱉,原產于美國佛羅里達州、亞拉巴馬州等地,被作為一種養殖物種而引入國內。它們的生長速度相當快,在適宜的環境下,幼鱉經過一年的養殖,體重就能達到 1-2斤,要是養個三五年,輕輕松松就能突破20斤。這種快速生長的特性,讓它在水產養殖領域曾經受到不少養殖戶的青睞。
三、珍珠鱉的危害性不容忽視
但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另一面。
珍珠鱉食性很雜,幾乎啥都吃。小魚、小蝦、水生昆蟲、貝類,甚至一些水生植物,都是它的盤中餐。而且它食量驚人,一頓能吃下不少東西。
在野外環境中,珍珠鱉沒有天敵,又有著超強的適應能力,一旦大量繁殖,它們會和本土的鱉類、龜類爭奪食物和棲息地。
在網絡上隨便搜一下“珍珠鱉入侵”,就能跳出來很多網頁,直指這個罪魁禍首。
所以,有網友看到他之后發出緊急提醒:這玩意一入水,整條河就完了。
雖說這個觀點可能有些“杞人憂天”,但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很多生態入侵案例擺在我們的面前,比如:
澳洲野兔,1859年24只歐洲兔為狩獵引入,70年后暴增至100億只,年毀農作物超2億澳元。
亞洲鯉魚,70年代從我國引入北美,結果它們沒有競爭對手,瘋狂繁殖,輕松占領當地70%的水域,帶來極大的生態破壞。
面對珍珠鱉這個生態殺手,網友們提出了 “下鍋燉了” 的建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確實是一種解決辦法。吃掉珍珠鱉,既能減少它們在野外的數量,又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
畢竟珍珠鱉肉質也不錯!
但僅僅依靠一個“吃”字,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關鍵的還是,提升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千萬不可隨意放生外來物種。同時大家也要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像上面這種外來的珍珠鱉,不能因為它的體型過大,就心生憐憫。如果將其放生,真的是后患無窮。
令人遺憾的是,還是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不了解外來物種的隱患。下面這位網友看到這只河鱉后,說道:“千年黑,萬年白,還是放了吧。”
甚至,還有網友表示:“這么大有靈性,吃了傷天。”
對于這些網友的態度,小編真心希望他們只是在說笑而已。
在小編看來,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不容忽視,只有重視起來才能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大家千萬不可好心做了壞事。
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都知道該怎么做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