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代號“昆侖”的增程式SUV諜照在網絡上曝光。從圖片來看,新車一改小米現有車型的運動風格,采用方正硬朗的設計,車頭配備激光雷達,車身尺寸遠超已發布的小米YU7,預計將提供第三排座椅,主打空間實用性。
這一動作早有端倪。自2024年11月起,小米汽車在上海啟動增程系統采購經理的招聘,職責涵蓋增程系統及發動機零部件的產業鏈調研、成本分析和供應商管理,要求應聘者具備發動機或電力電子專業背景。招聘信息顯示,小米對增程式技術的投入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為什么是增程式?市場與戰略的雙重考量
增程式技術近年來成為新勢力車企的“香餑餑”。理想、問界等品牌憑借增程式車型占據市場前列,而原本專注純電的小鵬、蔚來也計劃推出增程產品。增程式車型既能緩解續航焦慮,又可享受新能源政策優惠,對家庭用戶吸引力較大。小米選擇此時入局,顯然是瞄準了這一細分市場的增長潛力。
根據規劃,“昆侖”將于2026年上市,定位全尺寸SUV,配備后輪轉向系統以提升操控靈活性。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增程式系統,具體參數尚未公布,但參考行業主流方案,預計純電續航在200公里左右,綜合續航或突破1000公里。
盡管增程式市場前景廣闊,但小米面臨兩大難題。
其一,差異化競爭。當前增程式SUV市場已有理想L9、問界M9等成熟產品,它們憑借智能化配置和品牌口碑占據先機。小米若想突圍,需在空間設計、智能駕駛(如激光雷達的應用)或性價比上找到獨特賣點。
其二,產能掣肘。小米首款車型SU7因訂單火爆導致交付周期長達8-12個月,二期工廠雖計劃2025年下半年投產,但新車型YU7也將分流產能。若“昆侖”上市時產能仍未充分釋放,可能重蹈交付延遲的覆轍,影響用戶口碑。
增程式是小米的“最優解”嗎?
從技術路線看,增程式并非行業終極答案。其內燃機僅作為發電機,油耗效率低于插電混動,且面臨純電車型的長期替代壓力。但對小米而言,增程式是快速切入家庭市場的捷徑——既能規避純電車的續航爭議,又可利用現有供應鏈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并未放棄純電路線。SU7和YU7均為純電車型,而“昆侖”的增程式布局更像是對市場多樣性的補充。這種“兩條腿走路”的策略,或許能幫助其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中站穩腳跟。
總結
小米“昆侖”增程SUV的曝光,標志著其產品線從運動轎跑向家庭實用場景的拓展。盡管設計上告別了激進的風格,但空間和功能性可能成為新的競爭力。不過,在競品林立且自身產能承壓的背景下,小米能否憑借增程式打開新局面,仍需觀察其技術落地速度和市場策略的精準度。
你怎么看?
增程式車型算不算“過渡技術”?對于家庭用戶來說,純電和增程哪個更實用?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