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女子八隊成員在孤島油田開發建設50周年晚會現場--劉慶堂 攝影
在孤島油田史冊上將永遠記錄著這群用青春耕耘過荒原的女子采油工。
文/王翠玲 李超君
1974年10月25日,勝利油田第一支女子采油隊正式成立。
“紅旗飄飄凱歌嘹亮,我們的步伐多么堅強。年輕的女子采油隊,戰斗在油田上。颯爽英姿上井場,披星戴月采油忙。三尺管鉗握在手,汗水換來石油香……”這首《女子采油隊之歌》,展現了女子采油隊“鐵姑娘”們在那個激情似火的年代戰天斗地、奮勇拼搏的鐵人精神。
李圣友 攝影
01
“娘子軍”扛起采油隊
1968年5月17日,以渤二井喜獲工業油流為標志,發現了孤島油田。孤島油田發展初期,缺少大型的機械設備和專用設備,條件艱苦。
1974年10月25日,勝利油田第一支女子采油隊——孤島指揮部采油8隊正式成立。采油8隊100余名女工管理著7個計量站和百余口油井,平均年齡只有20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一群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女青年,成立之初就受到所有人的關注和質疑:一群“娘子軍”真能扛起一個采油隊?
要知道,采油隊不光是巡井、取樣、平井場,還有調參、碰泵、換盤根、保養抽油機等一系列體力活。“男同志能干的我們一樣能干!”帶著這樣的自信,采油8隊的女工們用纖細的手指握起了管鉗,用孱弱的雙臂掄起了大錘。
姜書琴老家在德州,1972年按上山下鄉招來油田。到女子采油隊時她正好懷孕,拖著笨重的身子,不好意思指揮別人干,想自己咬著牙帶頭干。一個姊妹實在看不下去,把一個筐子翻過來,硬生生把她摁在筐子上坐著不許動。
當時她們住的是狹窄的宿舍,一間房擺著八張床,連工衣都沒處放。幾塊磚頭撐著一塊床板,翻身都小心翼翼,怕磚頭不穩當。冬天寒冷,凍得如同冰窖;夏天,熱得像蒸籠,蚊蟲像敵人的轟炸機,一撥撥輪番轟炸。
她們管理的油水井分布廣泛,點多、線長、面廣, 遍及二十多平方公里的荒草地。上井全靠步行,平時巡一次井就要一個小時,風雨雪天則需更長時間。倒班實行三班倒,夜班師傅帶著徒弟二人巡視20多口油水井,兩個小時巡回檢查一次。井上有異常不分晝夜,天氣好壞,必須馬上處理;風大吹滅了干線加熱爐的火,有人曾用自己的外衣沾輕質油點火;水套爐缺水,就從神仙溝里抬水到井上。一個班一口井要清蠟1-2次,遇上停電,就手搖清蠟絞車清蠟……千米深的井,把刮蠟片起到井口,含蠟高的井要一個多小時完成,她們累得躺在絞車旁。
02
“油二代”能頂半邊天
劉淑梅1972年參加工作。因為她的父親是一名石油工人,所以油田招工時,她順理成章地成了油二代。
她還記得小時候父親每年回家探親一次,嘴里總是哼著“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帶鋁盔走天涯”。父親轉戰大慶、江漢油田,最后支援勝利油田會戰,在她兒時的腦海里都是父親講述的石油會戰的故事,她記住了鐵人王進喜。參加工作后,“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工作作風深深烙在她的心底。孤島成立油田第一支女子采油隊,她成為其中一員。
“婦女能頂半邊天!”“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群年輕的姑娘,不管來自城市還是農村,都是每天一身工作服,不怕臟不怕累,抬油管、收原油,樣樣都干,使各井站都達到標準化。
隊上領導班子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帶領大家會戰學習兩不誤。當年,劉淑梅在孤1-4站上白班。一天中午,她獨自在值班,一位老鄉突然來訪,手里拿了一袋雞蛋,讓劉淑梅從偏遠一點的井上給他放點原油,并保證放完就走,絕對不跟任何人講。那時候,生活艱苦,雞蛋屬于生活奢侈品。面對誘惑,劉淑梅想都沒想,讓他趕緊拿雞蛋走人。那人一看沒有商量的余地,灰溜溜地走了。后來不知道誰把這事匯報到隊上,大隊還把她的事跡登上了簡報。劉淑梅說其實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守護集體財產不受損失是每個人的責任。
李圣友 攝影
03
拼出樣板站
徐品蘭本來是上海崇明人。愛人歷漢泉畢業后,分配到鉆井隊打的孤島第一口井——渤二井試出了油,便對她說:“咱們去孤島吧,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磨練自己。”
新婚夫婦懷揣著對孤島的一份特殊的感情,1972年自愿報名參加了孤島會戰,徐品蘭任采油8隊技術員。
后來采油8隊成立女子隊,任命徐品蘭擔任隊長兼技術員。在她的回憶中,當年女子采油隊努力做到測試、維修、保養、作業、注水等“五不出隊”。她們自己調沖程沖次,更換曲柄銷子,爬到抽油機上緊固保養刷漆、測示功圖,尤其還要檢泵作業,都是姊妹們親自干。
女子隊的姐妹們團結一心,不怕苦累,努力學技術,苦練基本功,對油井精心管理。地面做到規格化,設備清潔完好,每根螺絲都緊固齊整,擦得锃亮再涂上黃油,冬天用稻草、石棉和泥巴做好保溫,井場站場都要用鐵锨、磚甚至雙手拍得整整齊齊。
17歲的鄒秀華被分配到最偏遠的孤1-6計量站。這里有難以想象的簡陋環境:偌大的場地只有六棟磚房,沒有圍墻,周圍蘆葦叢生、雜草遍野,滿目荒涼。
這個站管轄的是自噴井,測氣、量油、巡井對姑娘們來說都不在話下,唯獨清蠟這項工作讓姑娘們頭疼不已。
且不說清蠟工具有幾十斤重,光是手搖絞車就夠幾個十八九歲姑娘們受的。要把井內嚴重的結蠟上上下下地清除干凈,就得連續做兩個多小時的超負荷運動,即便是男同志也累得躺在地上歇半天。幾十口油井的清蠟工作幾乎每兩天就要重復一次,如此大的體力透支,幾個月下來鄒秀華138斤的體重一下子掉了20斤。
換電機對于女職工來說尤其具有挑戰性。那時沒有裝卸設施,全靠人拉肩扛。身單力薄的姑娘們抬不動電機,就用兩根油管搭在抽油機底座上,先把舊電機慢慢滑下來,再齊心協力把新電機套上繩子,你推我拉地移上去。
孤島油稠,每到冬天溫度很低時,堵管線便成了“常事”,也就是石油人常說的“灌腸”。為了盡快恢復生產,姑娘們頂著天寒地凍費力地將凍得生硬的土地挖開,一米一米地挖出管線,再用噴燈一點一點地將凍堵的原油烤化。
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姑娘們每一天從井場回來都像散了架一樣。但她們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想到這樣的辛苦是為了給國家多產石油,就感覺不怎么累了。讓姑娘們驕傲的是,每次考核,采油8隊的指標比起別人毫不遜色。她們管理的孤1-4站,曾被評為石油部樣板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