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讓眾多科研人期待(應該也越來越不期待了)的2025年中科院預警期刊名單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名單數量相比往年甚至去年,繼續大幅減少,是歷史上首次降至10本以下的5本。
一直以來,中科院預警期刊名單的納入始終沒有公布一個明確的,客觀的指標,使得該名單的產生,剔除,都成為一個“黑匣子”,這也是受到廣泛質疑的一點。
相信官方也看到了以上反饋,所以在2024年名單里特意增加了預警原因,但此舉仍沒有被認可。“中國作者占比畸高”和“引用操縱”的納入原因又受到了廣泛質疑,所以看到今年沒有這2類原因的期刊。
即使如此,很顯然,涉及到“論文工廠”問題的期刊絕對不止這5個期刊,它們被納入的原因是什么,其它涉及到“論文工廠”的期刊沒有被納入的原因又是什么,這仍然還是一個“黑匣子”。
2024年預警名單
從近年預警期刊名單的發展趨勢來看,建議官方確實可以考慮取消發布這一名單,因為其已經失去原有指導作者投稿避雷的作用。
回顧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至今已發布多個版本,特別是2020年首次發布后,可以說反響熱烈,國內作者終于有一個可以用來指導期刊選擇的官方指標,因此被國內各大科研機構廣泛使用,名單更被奉為金標準。而如今,絕大多數機構都改為使用自己的期刊預警名單而不是中科院名單。
另外,2023年預警名單(1月31日)發布后,在隨后的3月,科睿唯安就一次性剔除了35本SCI,而這些期刊中僅有2本在2023年版名單中顯示高風險。
之前一項超過3000人參與的調查問卷顯示:53%的人認為當年的預警期刊完全不符合實際,選擇符合實際或相當復合的僅占約16%。
不可否認,作為曾經被廣泛認可的期刊評價體系,中科院期刊預警名單對期刊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的貢獻巨大。但時至今日,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
本文來源:弗雷賽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