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398篇文章
抑郁癥作為一種具有生物基礎的復雜心理疾病,其治療過程如同修復一場"大腦的宕機"。當您與醫生共同決定啟動抗抑郁藥物治療時,這不僅是醫學干預的開始,更是一段需要醫患攜手前行的康復旅程。規范的藥物治療可使大多數患者的抑郁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但藥物起效的延遲性、個體反應的差異性以及療程的特殊性,都需要患者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深入理解藥物特性,建立科學治療預期,才能最大化療效、最小化風險。就像航海需要了解船只性能,您對藥物的全面認知將成為穿越抑郁風暴的重要保障。
1.定期去看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對能夠給您專業、充分的醫療咨詢與建議,在您感覺抑郁時以及服藥期間,需要定期看門診,把你的問題、顧慮和病情變化情況一一告訴你的醫生;
2.謹遵醫囑:確保您是遵守醫囑的,不要漏吃或隨意改變藥量,也不要在您感覺病情好轉時擅自停藥,因為未達到充分治療時停藥會增加復發風險,也可能因驟然停藥引發撤藥綜合征(產生各種軀體不適、抑郁情緒的快速反彈等);
3. 抗抑郁藥不含激素,沒有成癮性,不會影響智力;
4. 藥物治療是有效的抗抑郁治療方法,各種抗抑郁藥物的總體療效差異不大。藥物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或 “不適合”之分,究竟哪個藥物適合您,主要是根據用藥后的反應(如副作用、療效等)一步步確定;
5. 藥物一般需要2~4周時間逐漸起效,有些患者起效可能更慢,所以治療中要有耐心;
6. 某種藥物是否有效一般很難預測,一般需至少6~8周的充分治療時間觀察該藥(服藥劑量至少達到說明書推薦的最低有效治療劑量)能否見效;
7. 藥物療效存在個體差異,有些患者首次治療可能療效不佳,而需要更話藥物治療方案方能見效;
8.藥物不僅治療抑郁癥,還能預防復發。因此治療療程一般較長:首次抑郁發作治療有效后需至少維持約6~8個月;2次以上復發或慢性抑郁患者需維持至少1~2年;
9. 藥物起效前和部分見效時仍應重點監測自殺癥狀(因為有些患者在病情有所緩解時實施自殺)。
10. 輔助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也是治療可選項:藥物可以緩解抑郁癥狀,但是它并不能直接治療潛在的心理應激問題,因此心理干預可能會幫助處理抑郁的源頭問題、改變消極想法以及學會新的應對方法。
抗抑郁治療的本質是讓大腦化學物質恢復平衡,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耐心和科學管理。當您堅持規范用藥時,請記住:每一次按時服藥都是對神經遞質系統的溫柔重建,每一次復診溝通都是為治療方案精準導航。現代醫學已為抑郁癥患者搭建起堅實的康復階梯,只要保持治療信心,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您終將見證陰霾散去后的生命曙光。請永遠記得:尋求幫助不是軟弱,堅持治療才是真正的勇敢——您的康復之路,值得我們共同守護。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心理醫學科 吳志國 主任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