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成立,從電池安全診斷商轉型為儲能投資運營龍頭的上海企業美克生能源,在2024年創下民營工商儲賽道的融資神話。
公司先后獲得財政部牽頭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與北京市政府投資的北京綠色能源基金投資;兩大國字頭基金加持,1年內融資超10億元,24年2月投前估值就超36億元。
在巨頭環伺的儲能紅海中,這家由80后女企業家領航的公司因何被國家資本競相選擇?
當業界質疑其“護城河薄弱”、“估值虛高”時,美克生用入駐30余家央國企、和五大發電集團、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管理5GWh儲能資產的成績反擊。
但與此同時,核心環節依賴外采的輕資產模式、消納風險加劇的工商儲運營困局,也在同一時刻考驗著這家獨角獸企業的含金量。
當儲能行業在資本寒冬中收縮戰線時,美克生能否用顛覆性創新改寫行業游戲規則?
以下為正文:
01
從“電力醫生”到“運營專家”的進化論
美克生創始人魏瓊的創業故事始于對電力安全的極致追求。
魏瓊曾留學美國,獲得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工商管理碩士,創業前具有國家電網內部15年電力系統工作經驗。
官網資料稱,魏瓊曾參與編制“十三五”電力規劃、上海市政府信息等重大行業報告,負責16余項電力科研、基建、技改等重大項目,籌建運營10余個地區標志性重點新能源項目。
在成立最早的前四年,美克生專注于儲能診斷軟硬件賽道,將公司定位為“battery doctor”,主要應用于央國企儲能電站,檢測業務還覆蓋到了動力電池、充電低速車電池等。
傳統儲能系統的監測主要依賴外部可測量的電流、電壓和溫度等有限參數,類似于通過體溫和血壓來評估人體健康狀況,這種方式無法深入反映電池內部復雜的化學和材料狀態。
美克生的“血液級”儲能安全預診斷技術,就像在醫院給病人驗血一樣,給電池模塊診斷“身體”的各項指標,并結合電化學算法,從而達到提前預警的效果。
這種技術突破了傳統監測的局限性,能夠全面監控電池的內部情況,提前發現電芯級故障,真正讓預防鋰電燃爆成為了可能。
然而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3年,美克生的企業定位開始向工商業儲能系統集成商轉變。
在2023年年初,公司推出了龐舶系列一體式儲能產品、奇巧系列工商業儲能產品、玲瓏系列戶儲產品等。
與傳統工商儲能的硬件邏輯不同,美克生選擇儲能系統硬件外購,公司自身以工商業儲能投資運營的輕資產經營模式為主。
公司定位為分布式新能源聚合服務商,主營光儲電站項目投資、運維等,并開發了綠電來OS(綠色能源資產管理運營平臺)、PSS電池預診斷系統、龐舶系列、奇巧系列四大產品矩陣,覆蓋了軟硬件結合的儲能安全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美克生能源PSS系統如今已數次中標海內外大規模儲能項目。
其中,包括中國首個出海的最大儲能電站英國門迪電站、安徽最大規模儲能項目淮北皖能儲能電站一期、山東電工電氣儲能示范項目等。
當前,美克生累計管理超5GWh的儲能資產,客戶覆蓋以國家電網為首的30余家央國企和五大發電集團、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管理光儲電站超過100座。
02
解碼“國資協同”的底層邏輯
這家成立六年多的初創公司累計融資額已經超過10億元。
君聯資本、周大福集團旗下六脈資本、清華系資本英諾天使基金、GGV紀源資本、安超投資、寧波繼聯基金、源碼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均對其青眼有加。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2月18日,美克生完成由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領投的數億元D輪融資。
這一國字頭資金于2020年7月在上海成立,是由國家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的國家級股權投資基金。
12月23日,美克生再次對外官宣已完成數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由北京綠色能源基金領投,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未來科學城先進能源和智能制造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跟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對美克生能源的投資,是北京綠色能源基金首次涉足工商業儲能和能源聚合服務領域項目,彰顯了基金在推動新型電力系統重要支撐產業的堅定決心和戰略眼光。
至此,美克生能源在短短一年之內收獲兩輪數億元“國字頭”融資,成為由財政部牽頭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北京市政府背景的北京綠色能源基金兩大國家級綠色產業基金加持的民營企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4年2月交割的D輪融資時,美克生投前估值就超過36億元,相比同類公司估值偏高,而D+輪公司融資未有估值打折。
要知道,當前儲能集成企業融資十分困難,在行業壁壘不高,毛利率低的市場背景下,美克生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著實不易。
一年兩輪的國家級融資背后,是美克生構建的新型產業生態價值。
公司正在不斷打造與國資合作,推進量產落地的新范式。
2023年底,美克生能源與長三合控股集團簽約成立合資公司——浙江合美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后,迅速在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正式并網投運工商業儲能項目,24年底總規模將達到20MWh。
在工商儲領域,美克生的客戶覆蓋了壓鑄機、塑料、紡織、電鍍、衛生用品、礦業、發電機零部件、化工、水泥、醫藥、橡膠、汽車、鋼鐵等29個制造業行業,包括全球銷量最大的壓鑄機制造商力勁集團、三一集團等,至今簽約項目超1GWh。
美克生正通過標桿項目驗證技術經濟性,并通過生態合作快速復制商業模式,這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服務雙碳戰略、促進綠色產業規模化”的定位高度契合。
03
紅海暗礁,繁榮表象下的生存拷問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GW,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快速增長的市場背后卻暗藏致命邏輯沖突。
從市場規模上看,工商業儲能容量在新型儲能裝機總量中占比偏小,僅10%左右,工商儲格局未定,廝殺格外激烈。
當前,行業規模增長與單位價值萎縮同步發生,技術創新的商業回報正在被價格戰吞噬。
工商儲能系統集成產品同質化極高,競爭激烈,難以形成絕對優勢的護城河,低價絞殺困局頻現。
工商儲能儲能系統報價持續探底,2025年開年甚至出現了0.499元/W的超低價。
無底線的價格競爭正在透支行業未來。當企業被迫將研發投入轉化為營銷成本時,真正解決安全、壽命、能效等核心痛點的技術突破必然受阻。
儲能安全診斷、儲能資產運維軟件平臺已是頭部儲能系統集成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行業內卷不斷加劇。
除了競爭激烈,工商儲能行業還面臨著盈利模式不明確的弊端。
從2022年進入爆發階段,工商儲能行業經歷了規模的急速增長,雖然形成了一定的商業模式雛形,但一直未能誕生成熟、穩定的盈利機制,這也成為制約行業前景的核心問題之一。
外資品牌、跨界勢力與傳統能源集團的混戰,迫使企業不得不同時應對技術路線選擇、商業模式驗證、供應鏈重構等多重挑戰。
行業內預判的“三年洗牌期”,本質上是對企業能否在資本退潮前完成技術-商業閉環的終極考驗。
對此,美克生等頭部企業正在實踐從價格競爭到價值錨定轉型策略。
公司正通過數字化運維實現電池壽命躍升,重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價值尺度。
然而,當前儲能系統的故障預測和診斷需要依賴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但這些技術絕非盡善盡美,其智能化和集成化仍需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與此同時,第三方數據服務商需面臨儲能系統部件來自不同廠商,美克生或將面臨數據孤島問題嚴重、數據價值難以充分挖掘、信息共享困難、全生命周期監管不足等尷尬局面。
當政策紅利消退、資本潮水退去,唯有那些在技術創新與商業邏輯之間找到精準平衡點的企業,才能穿越周期迷霧,成為新能源領域的真正基石。
04
尾聲
站在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美克生的故事遠未終章。
在算力決定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只有那些能將每度電的價值解碼、重組、再放大的玩家,才能贏得這場世紀之戰的入場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