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回顧性研究揭示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周期數可能與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影像學緩解和手術可行性存在潛在關聯。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左右[1]。根治性手術是目前局部晚期NSCLC患者最佳的治療選擇,但部分患者由于腫瘤位置或淋巴結受累難以直接手術或完全根治。近年來,新輔助治療逐漸成為提高手術可能性和根治率的重要手段,其中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新輔助方案在多項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但關于最佳治療周期數仍存在爭議。
近期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的結果顯示,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周期數的增加能顯著提升影像學上的部分緩解率(PR,OR=0.173,95%CI 0.051-0.584,P=0.005)以及提高手術可能性,但周期數對病理學緩解無獨立影響[2]。本文特攫取重要內容,以饗讀者。
研究方法
本回顧性隊列旨在評估不同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周期數在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療效差異,同時評估了治療周期數與手術可能性的關聯。新輔助治療療效終點包括影像學緩解、病理學緩解和手術可行性,其中影像學緩解經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1.1)確認,包括完全緩解(CR)、PR、疾病穩定(SD)和疾病進展(PD)。病理學緩解包括主要病理學緩解(MPR,殘留活腫瘤細胞≤10%)和完全病理學緩解(CPR,為無殘留活腫瘤細胞)。手術可行性指新輔助治療前無法進行單葉切除的患者最終能夠通過單葉切除達到腫瘤完全切除的效果。
患者的納入標準包括:1)診斷年齡為18至75歲;2)經病理確診為NSCLC;3)病理分期為Ⅱ期至ⅢB期(N2);4)ECOG-PS評分為0-1;5)接受2-4周期的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6)新輔助治療后接受完全切除手術。排除標準包括:1)近5年內有其他癌癥病史;2)存在EGFR/ALK/ROS1基因突變;3)術前接受過其他抗癌新輔助治療,包括但不限于局部放療、單純化療、單純免疫治療或靶向治療聯合化療;4)接受姑息性手術的患者。
研究結果
患者基線特征
本研究共納入了 108例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接受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后需完全切除手術治療的NSCLC患者,其中接受 2周期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患者有75例(69.4%),接受超過2周期治療的患者有33例(30.6%)。 患者中位診斷年齡為65歲,診斷時腫瘤中位大小為42.0 mm,其中大多數患者為男性(87.0%)和吸煙者(73.1%)。 在病理特征方面,75.9%處于N2期、55.6%為鱗狀細胞癌以及77.8%為PD-L1陰性表達。
兩組在性別、吸煙狀態、淋巴結分期、病理組織學類型以及PD-L1表達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診斷時的腫瘤大小存在顯著差異(2周期組為37.0 mm,>2周期組為49.6 mm,P=0.022)。
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療效
影像學療效
在接受新輔助治療前,2周期組腫瘤中位大小為23.0mm,>2周期組腫瘤平均大小為26.3mm。在第二周期結束時,兩組的影像學緩解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周期組為36.0%,>2周期組為35.0%,P=0.678)。在全部治療結束后,2周期組的影像學緩解率顯著低于>2周期組(36% vs. 49%,P=0.007),但兩組的CR率無顯著差異(33.3% vs. 21.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增加新輔助治療周期數能顯著提升影像學上的PR(OR=0.173,95%CI 0.051-0.584,P=0.005)。
病理學療效
單因素分析表明,2周期組和>2周期組病理學腫瘤退行率之間未發現顯著性差異(80% vs. 85%,P=0.925)。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表明,新輔助治療周期與MPR無顯著相關性(OR=0.450,95%CI 0.161-1.257,P=0.127)。
圖1. 不同新輔助治療周期數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療效差異
手術評估
與接受>2周期新輔助治療的患者相比,2周期組在診斷時評估為可切除的比例更高(74.7% vs. 51.5%,P=0.018)。這表明在初始評估為不適宜手術的患者中,增加新輔助治療周期數可提高完全切除的可能性。兩組在手術方式方面(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77),并且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了這一結果(OR=0.411,95%CI 0.150-1.129,P=0.08)。
本研究額外分析了在完成兩周期新輔助治療后仍被評估為不可手術的患者,并建議其接受額外的治療周期。結果表明,延長新輔助治療周期后,影像學緩解顯著改善。
圖2. 同一患者不同新輔助治療周期的影像學緩解差異
同一患者不同新輔助治療周期的療效對比
對于接受>2周期治療的33例患者,將其2周期和>2周期治療后的影像學緩解進行自身前后比較,結果顯示,2周期治療后的影像學緩解顯著低于同一患者接受>2周期治療后的影像學緩解(0.36 vs. 0.50,P=0.001),說明延長治療周期可顯著提高影像學緩解。
PD-L1表達與新輔助治療療效的關聯
PD-L1陽性和陰性腫瘤在病理學緩解(86.5% vs. 42.5%,P=0.249)和影像學緩解(41.0% vs. 37.0%,P=0.652)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回顧性數據分析了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周期數對局部晚期NSCLC的療效影響,結果顯示,增加周期數可顯著改善影像學緩解和手術可行性,但對病理學緩解的提升作用有限。在臨床實踐中,對于基線腫瘤較大或初始評估為不可切除的患者,適當延長新輔助治療周期可能通過改善影像學緩解增加手術機會;而對于已達手術指征的患者,則應避免不必要的周期延長,減少潛在的治療相關風險。未來仍需開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新輔助周期在NSCLC患者中的臨床價值,為優化新輔助治療策略提供更充實的依據。
醫生站網頁版上線啦
無需下載便可瀏覽更多外科資訊
參考文獻:
[1]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 Cancer J Clin. 2021;71(1):7-33.
[2]Zhu D, Huang Z, Xiao K, et al. Does the number of cycles of neoadjuvant therap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immun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locally advanced stage? Retrospective experience based on a single center.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24;20(5):643-651.
審批編號:CN-156057 有效期至:2025-06-1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