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摧毀132架無人機!俄軍給全球上了一堂課
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這場如同膠著的棋局般的沖突中,無人機已然成為了改變戰局的關鍵因素。而在最近一波交鋒中,雙方似乎都在無人機技術上押下了重注。
1、一架不留!俄軍火力全開
根據俄羅斯方面的消息,132架烏克蘭無人機鋪天蓋地來襲,試圖突破俄羅斯邊境以及中部多個地區,結果防空系統火力全開,將其一架不留地全部摧毀。
這些無人機對當地的基礎設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特別是在薩拉托夫州的恩格斯市。此地的一家醫院遭到嚴重損壞,部分窗戶被炸毀,并導致一名婦女受傷。此外,還有一棟私人住宅、兩所幼兒園和一所學校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損害。
其實,在過去數十年間,俄羅斯從車臣戰爭到格魯吉亞沖突,再到敘利亞內戰和烏克蘭的持續對抗,經歷了多場沖突,其掌握了豐富的軍事理論積淀以及實戰經驗。
然而,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中,他們原本希望快速結束戰斗的“閃電戰”卻逐漸演變成了曠日持久的“塹壕戰”。
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無人機的廣泛使用,它們以廉制造成本和高效費比,得以在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成為戰場主力軍之一。賦予雙方在作戰中意外的靈活性和遠程偵察打擊能力。
2、如何有效防御這些小型無人機?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架便宜的商用四軸無人機經過改裝,可以承擔偵察、襲擾甚至攻擊任務。這種簡易化的裝備投入到戰場中,其結果就是減少自己的損失,增加對敵方的威懾。
然而,如何有效防御這些小型無人機,仍然是一個具挑戰性的問題。因此,無人機的使用效能不斷被提升,2024年之后,無人機更是成為兩軍重點發展的領域,雙方都在努力打造更為精銳的無人機部隊。
特別是俄軍,面對不斷增加的戰損壓力,俄軍的技術團隊嘗試了多個防御策略。
包括從理論上探討FPV無人機探測器和低功率電子戰系統的可能性,以及在無人機上安裝后視攝像頭作為預警設備,甚至利用涂裝烏克蘭空軍標識的迷惑手段。雖然這些方案在一開始顯得有些簡單粗糙,但在實戰壓力的驅動下,研發進程得以迅速推進。
3、俄烏沖突,給各國上了一課!
而隨著科技的升級,如AI技術與大數據處理能力的加持,無人機的作戰效能更是成倍提升,這一點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俄羅斯的戰報中,都可以窺見一斑。
這也預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戰爭的未來,很可能由無人機決定。而俄烏無人機的創新性使用,無疑為全球軍隊提供了一本豐富的“作戰教科書”。
據悉,俄羅斯還為無人偵察機配置了基于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的規避系統,這種技術創新猶如給了無人機一雙智慧的“眼睛”,能夠自動識別并避開來襲的威脅。
同時,俄羅斯也進一步發揮自身航空航天實力,加強衛星偵察能力,這使得他們能在更遠距離、更廣闊范圍內監控戰場動態。可以說,結合衛星、無人機與導彈的打擊鏈,讓俄軍從過去依賴蠻力的戰爭模式,逐步向精確打擊的現代化轉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角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這場戰爭對于正在經歷轉型的全球軍事力量而言,是一堂生動的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