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21日,自然科學基金委第402期雙清論壇“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理論與結構計量研究”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由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數學物理科學部、信息科學部以及計劃與政策局聯合主辦,北京大學承辦。論壇主席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洪永淼教授、北京大學易君健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鐘松發教授共同擔任。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江松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董志勇,論壇主席洪永淼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副主任劉作儀主持開幕式。
江松副主任在致辭中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視為下一階段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穩定就業”成為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面向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的運行規律、保障機制、分配制度等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升社會福祉,需要開創新的勞動經濟學研究范式,提出原創性勞動經濟學理論,充分總結中國的經驗和規律。本次雙清論壇聚焦“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理論與結構計量研究”,希望與會專家暢所欲言、充分交流,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的新變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共同凝練和提出我國在勞動力市場領域亟需解決的重要基礎科學問題,為深化就業體制改革、促進勞動力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董志勇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正經歷著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希望與會專家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重點探討:凝練關鍵科學問題,聚焦人工智能引發的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探索人機協同的新型就業形態;創新研究范式,構建跨學科研究矩陣,推動經濟學與人工智能、社會學的深度融合;明確戰略方向,對接國家重大需求,繪制未來十年勞動力市場研究路線圖;推動知行合一,既要在理論層面突破傳統范式,更要為就業政策提供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期待大家通過此次研討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行動共識,攜手繪制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發展的中國方案,讓技術進步的果實惠及每個勞動者。
洪永淼代表論壇主席致辭,強調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勞動力市場。一方面,人工智能對重復性、標準化傳統崗位的替代效應日益顯著;另一方面,新技術也催生了像數字孿生工程師、AI訓練師這類的新興職業。這種結構性變革的規模和速度,在中國市場體現得尤為顯著。當前,需要我們構建跨學科研究框架,融合多維度工具,在理論建模、實證方法和政策設計上實現突破。期待與會專家以開放包容的學術精神暢所欲言,共同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究邁向新高度。
中國政府友誼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詹姆斯·赫克曼教授通過線上作主題報告。本次論壇共安排了4個主題報告,圍繞“人工智能與勞動力規模和技能的結構性變化研究”“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運行規律與一般均衡”“保障機制與分配制度設計”“微觀計量經濟建模理論及其在勞動市場的應用”等4個議題安排了16個專題報告。與會專家在討論交流中認為,本次論壇面向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立足學科交叉,針對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力市場運行規律、保障機制、分配制度等重要領域的研究,凝練了關鍵科學問題,為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勞動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提供創新思路和前瞻視角。
來自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的40余位專家學者,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副主任吳剛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參加本次論壇。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負責人代表受邀參會。
本文轉自: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