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解放軍報
本文刊于3月21日解放軍報10版
陸軍某旅火炮維修技師陳江山講述研發創新之路
“走得不容易,但我覺得值”
■趙東方 劉華山
▲ 陳江山正在檢修裝備。楊振鳴 攝
初春清晨,陸軍某旅訓練場上,二級上士陳江山正帶著幾名戰士調試一臺設備。
借助眼前這臺設備的智能測試評估系統,官兵們能在不吊拆炮塔的情況下,快速發現隱形故障,為火炮檢測提供定量的決策依據。
入伍十余年,陳江山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裝備保障領域的“兵工匠”。他研發的多項創新成果已獲推廣應用,大幅提升了裝備保障效率。談起這些年的研發之路,陳江山感慨:“這條路走得不容易,但我覺得值。”
陳江山的研發之路始于一次保障任務。當時,一門火炮突發故障。他發現,依靠現有檢測設備維修火炮,過程繁瑣,制約了維修效率。“研發一套便攜式、智能化、可視化檢測設備,用來提升維修效率。”他萌生了一個想法。
說干就干。陳江山開始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甚至自費購買零部件進行試驗。然而,研發之路充滿挑戰,遭遇技術瓶頸、設備調試失敗等等,難題接踵而至。
然而,陳江山心里始終憋著一股勁。“不把這東西搞出來,我決不罷休。”那段時間,他吃住都在修理間,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戰,終于成功研發出某型火炮的智能測試評估系統。依靠這個系統,檢測故障的耗時大幅縮短,系統得到了官兵好評。
事實上,陳江山的研發創新成果遠不止這一項。“高射機槍手一體化裝彈機”“突擊車輕量化便攜動力艙吊具”“融合型便攜式自適應充電站”……一個個創新成果落地生根,被多個單位推廣應用,解決了裝備保障中的多個難題。
陳江山沒有停下腳步。在他看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帶動更多人參與創新,才能為部隊裝備保障注入更多活力。為此,他主動將自己的研發經驗和維修技巧傳授給年輕官兵,并成立研發創新小組,帶領戰友共同攻關。
“既然選擇了在軍營成長,就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陳江山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在他看來,裝備保障是戰場打贏鏈條的重要一環,只有把每個裝備保障細節做到極致,才能讓每臺裝備都以最佳狀態投入戰斗。
如今,陳江山每天依然忙碌在裝備保障一線。“只要部隊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干下去。”他說。
來源│光榮e家 (ID:plaefamily)
編審│洪玉生
責編│童祖靜
編輯│方仲平
郵箱│grejwx@163.com
刊期│2782 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