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康美藥業財務造假300億引起A股巨震,而5年后,東方集團又財務造假160億成為第二個康美。
正如那句話所說,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演。
近日,東方集團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實現告知書,東方集團2020-2023年連續4年財務造假,合計虛增營收160億,觸及重大違法情形,給予強制退市。
太坑人了,東方集團有十幾萬股民,這一退,全被“悶殺”。
以前央視今日說法每一集都會靈魂拷問: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用在A股,拷問每一個挑戰游戲規則的公司實控人。
東方集團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是“濃眉大眼”,然而如今卻讓人大跌眼鏡,而更諷刺的是,老板張宏偉曾經就是靠著誠信才發的家。
1984年,張宏偉從哈爾濱一家建筑公司起步,憑借“誠信經營”的口碑,一路從建筑業拓展到農業、金融和能源領域。
1994年,東方集團成為黑龍江省首家上市民企,張宏偉也借此躋身“東北首富”,巔峰時身家超300億元。
張宏偉從不避諱談資本,也很擅長于資本,但更強調誠信,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資本運作要做乘法,但根基必須是實業的誠信”。
換成大白話就是,不管怎么玩資本,都要有實打實的實體生意。
然而,如今東方集團的調查結果卻狠狠打臉,為了掩蓋連年虧損、資金鏈斷裂的真相,張宏偉指使東方集團通過虛構交易、偽造存單等手段,將4年合計160億元的虛假營收填入了報表。
不禁要問,張宏偉從“誠信首富”到“造假慣犯”,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實際上,東方集團的造假并非偶然,這正是其資本帝國崩塌的縮影。
過去十年,張宏偉通過高杠桿瘋狂擴張“東方系”版圖:斥資87億元進軍北京房地產,收購港口、銀行股權,甚至投資伊拉克石油項目。
然而,這些光鮮布局的背后,是連年巨虧的財報,房地產業務累計虧損超49億元,子公司資不抵債,集團資產負債率高達71%。
為了維持表面繁榮,東方集團不得不依賴財務造假。
同時,還通過關聯交易“拆東墻補西墻”,比如,其控股的東方財務公司就一度挪用上市公司16億元存款,至今無法歸還。
也就是這16億沒法提取的存款,成為引爆危機的導火索,會計師深入一審,就拔出蘿卜帶出了泥。
當然,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張宏偉對“資本乘法”的迷信,他將上市公司視為融資工具,通過質押股權、擔保借貸等方式套取資金擴張業務,但最終陷入了自己編織的“死循環”。
然后就鋌而走險,上演了和康美藥業一樣的欺騙大戲。
東方集團成了第二個康美,但結局比康美更慘。
當初康美藥業要幸運得多,至少得以免于退市,還最終摘帽得以重生,而東方集團則是直接強制退市,沒有任何喘息機會。
而在此之外,另一個問題也成為股民關心的話題,張偉會成為第二個馬興田嗎?
當年馬興田可是被判了12年,而眼下東方集團的財務造假也觸及了某些可能涉及刑責的條款。
比如,按照《刑法》第161條,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判定條件包括:連續兩年財務造假比例超30%的,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果,東方今天2021年、2022年虛增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2.05%、50.44%,都超過了30%的門檻。
也就是說,存在一種可能,證監會行政處罰之后,可能將調查結果移交司法起訴。
此外,東方集團的看門人恐怕也難辭其咎,審計機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連續三年出具“無保留意見”。
歷史信息顯示,當年審計康美藥業的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罰沒了5700萬。
當然,除了處罰,還有一個事情是股民最關心的,那就是賠償,東方集團因造假而退市,股民維權是肯定的。
參照康美藥業,2021年的法院判決書顯示,康美藥業需要賠償52037名投資者共計24.59億,這也是我國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是時候的標志性案例之一。
而近兩年來,證監會更是多方強調要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訴訟的獲勝率是很高的。
只是,即使裁決了恐怕執行起來也有現實性的困難,不管是張宏偉本人還是東方集團,賬面上都沒有可用于賠償的錢。
原本東方集團就債務訴訟纏身,之前就已經申請了破產重整,想通過重整來化債并獲得周轉資金。
現在退市了,也就意味著破產重整黃了,錢也就泡湯了。
應退進退的零容忍政策下,東方集團罪有應得,但僅僅退市只能治標,如何從制度上約束實控人的權利,避免類似悲劇重演才是治本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