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詩情涌動。3月21日上午,獅子山街道萬科城花社區陽光廣場上墨香四溢,歡聲如潮。由錦江區獅子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華西社區報承辦,萬科城花社區協辦的“獅·歌史”系列之“春韻詩箋,扇墨雅集”文化活動在此拉開帷幕。活動以詩歌為媒,融合書法、手作等傳統藝術形式,吸引轄區居民熱情參與?,F場既有古稀老者揮毫潑墨,也有稚童吟誦詩句,更有青年巧手制扇,一派“詩書共舞、雅俗同歡”的熱烈景象?;顒硬粌H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更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為基層治理注入詩意動能,成為街道探索文化賦能的創新實踐。
“蛙鼓螢鳴,鶯歌燕語,百花吐艷。紅黃藍綠,美妙音符……”成都理工大學退休教師吳老師一首《春的旋律》,引得臺下掌聲陣陣。活動現場,詩歌朗誦環節,轄區居民踴躍參加,有的朗誦起自己創作的作品,有的則興演繹經典詩篇。
退休語文教師何蓉蓉聲情并茂地帶來一首原創《江堤春望》,“江風攜雨拂竹梢,翠影搖寒韻自嬌。樓外長堤人語沸,歡歌陣陣逐波飄……”社區老年協會會長胡培彥則朗誦了原創詩詞《花間醉語》,“春風輕拂面,花香醉人心,櫻花簇擁下,時光似停滯……”
轄區長者照顧中心的李先生感慨:“很喜歡社區這樣的文化活動,把我們即將遺忘的‘詩和遠方’帶了回來?!?/p>
“詩歌是情感的紐帶,也是治理的巧思。”萬科城花社區黨委書記李靜表示,“通過詩詞共賞,居民們從‘陌生人’變成‘知音’,社區凝聚力顯著提升?!被顒蝇F場,快遞員朱旭的分享令人動容。他坦言,平日奔波忙碌,鮮少有機會靜心感受文化,“今天聽到大家朗誦《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這句詩突然讓我眼眶一熱——街道的關懷,不正是這樣悄然而至嗎?”
詩歌鑒賞
《花間醉語》
——社區老年協會會長 胡培彥
春風輕拂面,花香醉人心,
櫻花簇擁下,時光似停滯。
花瓣輕揚,如夢似幻,
每一朵都是春天的信使。
郁金香低語,訴說著愛與希望,
紫羅蘭靜默,藏著深深的思念。
在花海中漫步,心靈得以釋放,
春光里,每一刻都值得被珍藏。
孩童歡笑,追逐著蝴蝶的翅膀,
老人悠然,享受著歲月的寧靜。
春光不僅滋養了萬物,
更溫暖了人間每一個角落。
《江堤春望》
——退休老師何蓉蓉
江風攜雨拂竹梢,翠影搖寒韻自嬌。
樓外長堤人語沸,歡歌陣陣逐波飄。
枝頭紅蕊添新色,錦繡羅裳映碧霄。
最喜東風催物醒,春信先臨第一嬌。
書法區內,長桌上鋪開雪白宣紙,書法老師示范一首《春曉》。居民們屏息凝神,提筆落墨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等詞句躍然紙上。轄區居民劉阿姨握起毛筆,雖筆觸生澀,卻堅持寫下全詩,“退休后總覺得自己‘沒用’,今天學寫字才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就是春日的生機!”
木扇DIY環節更是熱鬧非凡。各式干花、流蘇琳瑯滿目,居民小陳巧妙地將紫藤花粘貼成扇形,題上蘇軾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皼]想到傳統文化可以這么‘潮’!”她興奮地展示作品,“這把扇子我要送給媽媽?!?/p>
活動尾聲,居民作品在展示區“爭春”。大家駐足品評,或贊嘆書法筆力遒勁,或調侃木扇創意“腦洞大開”。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居民們會將這些作品帶回家,“讓藝術之美持續滋養居民生活,也為基層治理增添人文溫度?!?/p>
“過去搞活動,發米面油人氣最高;如今辦詩會,居民主動參與還自帶‘粉絲’!”社區書記李靜感嘆。
活動背后,是獅子山街道“獅享文化+”治理思路的深層探索。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街道以“獅享+”品牌為抓手,今年啟動“獅歌·史”系列活動,將詩詞課堂、文化藝術嵌入社區服務,既破解了“活動形式化、參與冷淡化”的難題,更以文化為紐帶,構建起“黨建引領、文化搭臺、居民共享”的基層治理新場景。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精神共富?!苯值老嚓P負責人表示,“居民在活動中找到歸屬感,社區矛盾自然減少。一句詩、一幅字、一把扇,看似微小,實則是基層治理的‘柔性引擎’?!睋?,獅子山街道還將持續舉辦“獅·歌史”系列活動,讓傳統文化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
春日的獅子山,因詩而聚,因文而興。這場“扇墨雅集”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曲基層治理的創新和弦——以詩為名,書寫人與城共美的“品位錦江·幸福城區”時代答卷。
文字丨馮浕
攝影丨李國東
編輯丨李丁麗莉
責編 | 李玥林
審核丨張學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