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市場頻繁傳出“遇冷”、“寒氣”、“賣不動”等消息,其主要原因則甩“鍋”給了消費者,只因一個“窮”字,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那么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績單”到底如何呢?還是要拿數據說話!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報告顯示,國內手機市場的總出貨量為900萬部,整個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滑了35%,但蘋果表現穩定,繼續引領高端手機市場。其中,iPhone手機的總銷量達到了350萬部,表現好于整體市場,蘋果的營收預計在251億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銷售份額和營收份額這兩項重要指標排名,蘋果都穩居第一,數值分別為39%和68%。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智能手機“賣不動”了,為何iPhone手機依然這么受歡迎呢?要知道,蘋果iPhone手機的均價達到了7150元,“窮”還能成為借口嗎?顯然不是!蘋果撕碎了國產機“遮羞布”,國內高端手機沒有了華為,陷入了“無人能戰”的地步,這確實讓人唏噓!
不可否認,在高端手機市場,蘋果擁有絕對的主導權,盡管這幾年蘋果陷入了“無創新”的負面輿論之中,但消費者的身體很誠實,只要iPhone新機發布,國內消費者就蠢蠢欲動,這背后的動機是國內手機廠商需要好好思考且學習的地方。
眾所周知,華為沒有被斷芯之前,是能夠和蘋果抗衡的,且華為手機在國內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遠遠領先于iPhone,而華為的“王牌”就是自研麒麟芯片,再加上還有“備胎”鴻蒙系統,在核心競爭力上是有優勢的,且能夠和iPhone正面硬剛。
而其他國產手機品牌,雖然硬件堆料很猛,但同質化問題很嚴重。舉個例子,在核心處理器方面,除了華為外,其他國產機基本都采用了外購的方式,所以搭載驍龍8Gen1、驍龍8Gen2或者天璣9000等芯片的機型扎堆,只能在“首發”和“率先”上做文章,拉不開差距。
iPhone手機之所以在缺點明顯的前提下還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就是因為在處理器和手機操作系統方面有著不可替代性,唯蘋果擁有,這就是蘋果的優勢。目前,iPhone14 Pro系列的發貨時間已經延遲到了6周,但消費者依然愿意等待,換作國產機,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待遇”。
雖然華為被“卡脖”后,其他手機廠商主動扛起了對抗蘋果的大旗,且有守住高端市場的決心,但現在看來,國產機似乎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還需要在自研核心技術方面多下功夫。但短期內,或許國產高端機的希望還是在華為身上,有鴻蒙系統加持,如果能夠打破芯片束縛,國產高端機才能有機會打敗蘋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