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一塊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土地。在這片紅色大地,燕趙兒女憑借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與熾熱的愛國情懷,譜寫了眾多感人至深的英雄贊歌。《開國大典》《地道戰》《小兵張嘎》等佳作,生動展現河北革命斗爭歷史,于紅色電影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成為革命傳統與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貴 “資源庫” 。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紅色河北” 新媒體平臺推出 “紅色電影里的河北” 系列專題。讓我們緊跟紅色經典電影步伐,打卡河北紅色圣地,追尋紅色印記,感悟革命精神。
“我宣誓,我自愿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我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我愿意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一切!”這是電影《我的法蘭西歲月》中的宣誓臺詞。影片講述了1920年至1925年,青年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曲折跌宕的故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就保存了留法勤工儉學生在法國的工作證明、學習日記、筆記等珍貴史料。今天讓我們一起打卡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感悟《我的法蘭西歲月》中投身革命、救亡圖存的偉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金臺驛街86號,是國內目前唯一展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紀念展館。1983年,該館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育德中學舊址建立。創辦于1907年的育德中學是一所具有革命傳統的學校,1917年至1921年開辦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等曾在此就讀。
該館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70平方米,展陳面積700平方米,館藏近現代文物129件(套),其中一級文物52件,對社會免費開放。該館系統展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功績,對于弘揚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追尋真理、留學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打卡地推薦
打卡地之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陳列》序廳雕塑
辛亥革命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初興,在1919至1920年間,先后有二十批一千八百多名學生赴法勤工儉學。赴法勤工儉學生中,不僅錘煉出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為代表的革命領袖,更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化和科技人才。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堪稱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濃墨重彩之筆。
打卡地之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陳列》展室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陳列》展廳內有大量留法勤工儉學生在法國的做工工具、畢業證、明信片、照片等珍貴文物史料,是我國唯一、全面、系統反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歷史的展覽。
打卡地之三:展覽場景模型
這就是當年鄧小平在軋鋼車間工作時的場景。鄧小平在施耐德工廠做的就是軋鋼工,就是把燒紅的鐵,經機械壓成各種形狀的鐵條后,用長把鐵鉗拉起來拖著跑,從平臺的一端拖向另一端。這項工作的勞動強度極大,又極其危險,稍不小心就會被燙傷或砸傷,鄧小平就不止一次地受過傷。這個工作被形象地稱為“拉紅鐵”。
打卡地之四:幼云堂
1936年,為紀念育德中學的創始人陳幼云,育德師生捐資修建了幼云堂。育德中學創立于1905年,校訓是“不敷衍,不作弊”,它也是近代華北名校,有“文南開,理育德”的美稱。
轉載請注明來源紅色河北。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hshbxcz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