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計劃#
1930年的某個夏日,鎮江古運河的蘆葦蕩中,聶榮臻正秘密地躲藏著。
他奉命發動鎮江起義,但是鎮江卻出了大事,導致起義沒有成功,而他更是在一夜之間,連續洗了三次澡,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鎮江出了什么事,這場沒有成功的起義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歷史暗涌?
如果您想知道的,歡迎先點個關注。
1930年6月,中共中央通過了新的決議案,制定了在各中小城市發動總起義的計劃,同時集中紅軍力量攻打大城市,并提出了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
那么該派誰去呢?負責前來鎮江組織起義的,正是后來的開國元勛聶榮臻元帥。
當時李立三與聶榮臻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讓聶榮臻前往鎮江策劃起義,并計劃在起義成功后向南京發起進攻,最終與在長沙和南昌作戰的部隊在武漢會師。
為什么要去鎮江呢?
因為鎮江是南京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因此在起義的計劃城市名單中。
這個選擇看似順理成章,因為鎮江地處長江與運河交匯處,既是漕運樞紐又毗鄰上海,若能奪取此地,既可切斷南京國民政府的漕糧供應,又能為上海工人運動提供戰略支撐。
然而此舉看似可行,由于缺乏必要的主客觀條件,起義并未實施,那么發生了什么?
那時聶榮臻抵達上海,剛剛加入中央特科不久,承擔著危險而復雜的隱秘戰線工作。
他主動為各革命根據地提供軍事信息,實時掌握敵方動態,確保黨中央及地下黨同志的安全,同時負責解救被捕的同志,并打擊叛徒和特務活動。
此時策劃鎮江起義,他是深知任務的艱難,但他無所畏懼,勇敢地接受了這一重任。
在臨行之前,聶榮臻曾詢問李立三,關于起義的準備情況,當地是否有人可以用,不過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答復。
當時李立三認為,在鎮江的醫院里,已經有一批傷兵被爭取過來,同時還有可能爭取到土匪力量,想來應該是可以支持的。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聶榮臻并沒有答案,只能親自出發前往,到鎮江先行打探。
接到任務后,以聶榮臻為主導,帶領兩名電報員,三人從上海乘火車前往鎮江,計劃在起義成功后,立即向全國發送通電。
抵達鎮江后三人分頭行動,各自在旅館安頓下來,聶榮臻遵照上級指示,迅速與當地黨組織建立聯系,掌握當地具體情況。
盡管鎮江的革命群眾基礎不錯,但敵我力量懸殊,起義的難度非常高,不過聶榮臻并未被困難所嚇退,他積極籌備力量,策劃起義行動。
可是在調查過程中,聶榮臻卻發現,鎮江并不具備起義條件,而且那些傷兵并不能用,那就是連部隊都沒有。
當時在中原大戰爆發后,大量傷兵從前線轉移到鎮江接受治療,他們對新軍閥混戰感到不滿,并且面臨糟糕的醫療和生活條件。
但他們既不是共產主義者,也不掌握武器,只是來自不同部隊、分散各處的傷殘士兵。
國民黨嚴格監控傷兵,派遣武裝人員駐扎醫院,專門負責管理,以防止他們制造麻煩,而且一旦輕傷員有所康復,就會立即被送回原部隊。
而且鎮江由于臨近南京,是國民黨軍事要地之一,四處防守嚴密,局勢錯綜復雜,尤其是江蘇政府從南京遷至鎮江后,各類機關和特務遍布各地。
根據后來的資料顯示,當時的敵情判斷并不一致,敵人兵力布置遠超他們的猜測想象。
他們原本以為,當時國民黨的鎮江駐軍,僅有一個警備團約八百人,實際駐防的是北洋舊部改編的陸軍第六師,兵力達兩千四百余人,裝備德制毛瑟步槍。
自己并沒有起義部隊,而且敵人兵力強大,那這起義也不過是徒勞,這情況必須匯報。
聶榮臻打探清楚后,考慮到對鎮江的地理環境不熟悉,而組織起義需要對地形有所了解,于是便出了旅館,隨手購買了一張鎮江地圖,打算回去研究一下。
可是他沒有想到,這剛到了旅館,準備回房間時,卻發現了一件詭異的事情。
他的房門被輕輕打開,兩個陌生人正在翻找東西,那這兩個是誰,莫非是國民黨的特務,難道他已經被發現嗎?
聶榮臻察覺到不妙,并沒有遲疑,立刻迅速離開旅館,這時已是傍晚時分,街上的人越來越少,該往哪里去呢?
這偌大的城市,人來人往的,可四處都是敵人,他擔心被國民黨特務盤查,于是決定去澡堂消磨時間。
因為鎮江當時有許多澡堂,并且它們都是整夜開放,更能借此遮掩身份。
聶榮臻首先走進了一家澡堂,用假身份辦理沐浴,等到沐浴完畢,他并沒有急于離開,而是選擇在澡堂里躺下了。
趁機休息片刻,聶榮臻沒有多逗留,而是轉移到另一家澡堂,再次沐浴和再次休息,不久之后又轉到另一個澡堂。
就這樣一夜之間,他輾轉于三家不同的澡堂,足足洗了三次澡,直到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新的一天到來。
對于聶榮臻而言,這一夜顯得格外漫長且充滿煎熬,他獨自待在澡堂里,內心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他不確定自己人是否已經安全撤離,也不清楚自己能否成功脫險,然而內心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
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就會為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當晨光初現,聶榮臻意識到,敵人一夜沒動靜,但是要提前離開了,于是化裝成一位普通的商人,直接前往火車站,乘坐火車返回。
在返回上海途中,他憑借智慧和勇氣,巧妙避開敵人的搜查,成功擺脫了敵人的追蹤,安全地返回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聶榮臻卻發現,另外兩名電報員,當時是分頭行動沒聯系,他們似乎并沒有察覺到危險,因此并沒有回來,反而還留在鎮江。
聶榮臻毫不猶豫,再次冒險前往鎮江,到達鎮江火車站后,他裝作平靜地走路,還買了一份報紙作為掩護。
然而當他剛打開報紙時,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映入眼簾:敵人已摧毀鎮江的地下黨組織,并且成功逮捕鎮江負責人鮑躬義等人。
聶榮臻感到一絲驚訝,但很快恢復了鎮定,從容地坐上人力車,去尋找那兩名電報員,幸運他們并沒有引起國民黨的注意,還在暗中潛藏著。
三人會合之后,了解到鎮江革命力量受到了嚴重打擊,判斷起義已經難以進行,因此決定一起離開了鎮江,回到上海報告情況。
這次回上海后,聶榮臻立即向黨組織匯報了起義的情況,此時他逐漸看清了形勢。
他深知這次失敗,意味著起義無功而返,鎮江的革命力量遭受重創,革命形勢愈發嚴峻。
然而聶榮臻并沒有被失敗擊倒,他深知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風順,更是總結了起義失敗經驗教訓,決心在今后的革命斗爭中更加謹慎和堅定。
盡管聶榮臻三人并未遭遇意外,感到虛驚一場,但鎮江縣委在國民黨圍捕下,不幸遭受了重大損失。
當時在江蘇省會警察總隊,兩名共產黨員因起義計劃泄露而被特務抓捕,導致鎮江的各大黨支部均被破壞,多名黨團員被捕。
鎮江縣委書記鮑躬義遭到國民黨的追捕,不得不逃離鎮江,而且不少核心干部被捕,并且被處決。
經過敵人一番抓捕后,鎮江的新老黨員總數僅剩十余人,上述損失對鎮江黨組織的力量造成了巨大削弱,以至于在一段時間內,鎮江黨組織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和斗爭。
起義失敗后,中共中央對各地的起義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反思,李立三作為當時中央主要領導人之一,對鎮江起義的情況尤為關注。
他對此進行調查,過程中認真聽取聶榮臻對起義的詳細匯報,仔細查閱相關文件和資料。
他發現起義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敵我力量懸殊、外界干涉等客觀因素,也有起義準備不夠充分、情報工作不夠細致等主觀原因。
盡管起義失敗了,但聶榮臻始終堅守崗位,一直指揮若定,直到最后一刻才撤離,這種為革命奮斗的精神,讓李立三深受感動。
聶榮臻在鎮江起義中的經歷,是中國革命歷程中的縮影,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卻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經驗教訓。
聶榮臻在晚年回憶錄中提到:如果當時我們強行起義,只會增加百名烈士的名單,撤退并非懦弱,而是為了更精確地發起攻擊。
這次未成功的起義,就像黑暗中的火把,雖然未能引發燎原之勢,卻照亮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道路;雖然灼傷了持火者的手,卻為后來者指明了方向。
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鎮江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是江南的主要政治和經濟樞紐。
直到1949年4月,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成功跨越長江天塹,進軍江南地區,鎮江終于迎來了新的生命,開啟了歷史的新篇章。
聽到這兒您有何感想,歡迎關注留言評論呀。
參考資料:
【1】金山網.《聶榮臻與未曾舉行的“鎮江起義”》.2020-11-17
【2】江蘇黨史網.《4月23日,鎮江解放紀念日丨鎮江解放紀實》.2022-4-23
【3】方志江蘇.《一夜三換澡堂!開國元帥鎮江歷險記|方志江蘇》2025-2-13
【4】鎮江市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