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到1948年在沈陽市民傳著一句順口溜:“陳誠真能干,火車南站通北站。”
杜聿明說這句順口溜不是夸獎陳誠而是嘲諷,但他同時也承認:“當然,陳誠在東北既抱有雄心,也做了一些別人做不到的有利于蔣家王朝的事。”
實事求是地說,陳誠并非完全是個無能之輩,他搞政治權謀,還是有一套的,但是把政治手腕用在指揮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大兵團作戰上,就可能把局面搞得一塌糊涂——他在東北連出三個昏招,把局面弄得不可收拾,杜聿明衛立煌也只能徒喚奈何,比較搞笑的,是他這三個昏招,居然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正確的事情。
不管怎么說,陳誠在東北一敗再敗,一度在蔣家王朝也成了過街老鼠,尤其是1948年4月由“行政院副院長兼國防部長”白崇禧主持的軍事會議上,包括杜聿明在內的高級將領更是喊殺之聲不絕于耳:“殺陳誠以謝國人!不讓陳誠逃往美國!到上海把陳誠扣留起來解京法辦!勝利后不收編山東偽軍,把三十萬游擊隊逼上梁山,應請政府殺陳誠以謝國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們要求蔣主席演這出戲。‘戡亂’采取老鼠戰略,如果東北失掉,華北失掉,華南也不保,難道都像陳誠一樣想逃到美國去嗎?”
白崇禧主持完那次會議,“競選”上任的“總統”蔣介石就免了白崇禧的中樞職務,攆到華中去當了“剿總”司令——各地“剿總司令”是要受“國防部長”和“參謀總長”指揮的,白崇禧“貶官外放”,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蔣某人指揮作戰,連一個交警大隊、一個步兵營也要干涉,弄得前方將領束手束腳,動彈不得,別人說他是步兵指揮官,我說他是步槍指揮官。”
白崇禧資格老,能力也比較強,自然不會把陳誠、顧祝同放在眼里,倒是肯給何應欽三分面子,何應欽對陳誠也是七分蔑視三分嘲諷,這也算何白的共同語言了。
我們通過那些參會將領的怒罵,就能發現陳誠的第一個昏招,就是“遣散”了比山東還多的東北偽軍。
東北有多少偽軍,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這里列出數字,實在是不太好看,所以咱們不說具體數字,只說陳誠的做法:乍一看來,那些偽軍數典忘祖為虎作倀,將校級軍官挨個槍斃,或許有那么一兩個冤枉的,但隔一個殺一個,就有太多漏網之魚了,陳誠不收編他們,也算“恩怨分明”——陳誠在抗戰中打得還算不錯,他的“土木系”精銳損失慘重,他對日偽恨入骨髓,也是可以理解的。
陳誠遣散偽軍,也不像老蔣和閻錫山那樣重用日軍,這一點,曾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中將處長的文強頗有怨言——他原本是想把東北百萬偽軍都收到杜聿明麾下(杜聿明時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還想去深山里把藏匿的日軍也招安,結果“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后全部叫停,還想連文強也收拾了。
從“國防部第二廳國際情報處”處長葉楠口中得知陳誠要收拾自己的消息,文強馬上走了程潛的關系調離東北,他手下的“日本俘僑管理處”處長李修業則被陳誠抓了起來。
陳誠除了遣散偽軍,還使出第二招:大力清洗熊向暉和杜聿明的部下,裁撤了杜聿明的保安司令部,并派出先遣人員搜集熊向暉和杜聿明的“貪腐證據”。
據《文強口述自傳》和《文強傳》記載,陳誠的手下寫了好幾麻袋舉報熊向暉和杜聿明的匿名投給了美國特使魏德邁,文強一看那些舉報信,就是二十來個人寫的,而且一眼就能看出是陳誠指使。
陳誠將原本屬于杜聿明的九個保安區十一個保安支隊及交警總隊(戴笠的武裝特務部隊,美式裝備)改編為四個軍,把騎兵支隊擴編為三個旅的騎兵師,將青年軍第二〇七師擴編為第六軍,并從蘇北調第四十九軍王鐵漢部到東北,另調楚溪春為沈陽防守司令官。
打亂了熊向暉和杜聿明舊部的建制,陳誠還拿下了遼寧省主席徐箴、七十一軍軍長陳明仁、第五十二軍軍長梁愷和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劉玉章,保留的東北各保安支隊司令,也全部改由陳的心腹接替。
當時有人提醒陳誠:“聽說總長將東北各保安支隊司令撤換,有許多部隊會叛變投向共產黨的。”
陳滿不在乎:“誰要投,就讓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現在就繳他的槍!”
一朝天子一朝臣,陳誠消除熊向暉和杜聿明的影響,這原本沒什么大錯,他錯就錯在東北戰事緊張之際,還大肆改編部隊、臨陣換將,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陳誠上述兩招,已經讓地頭蛇和先到東北的各派系武裝人心惶惶,他還在最錯誤的時間、最錯誤的地點,做了最正確的事情——查貪。
前面咱們說過,把偽軍將校排隊槍斃冤枉的不多,同樣道理,把當年在東北大肆“劫收”的將軍們排成一列槍斃,可能一個愿望的都沒有,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陳明仁:陳明仁的部下不但用美援糧食修工事,還把糧食和罐頭運到南京銷售,很多民主人士買到后也向老蔣告過狀,不管陳明仁是否知道或參與,陳誠拿下他都不無道理。
雖然拿下陳誠“有理有據”,但是陳誠忘了一點:蔣家王朝已經爛透了,不貪不占的將領比三條腿的蛤蟆還難找,他能免一個陳明仁,還能把所有的少將、中將全免了嗎?
杜聿明在《我在遼沈戰役中所見之國民黨高層百態》中回憶:“當時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秩序紊亂,軍紀廢弛,到處闖禍。蔣介石集團的內部矛盾也日益加深,各高級將領及部隊長如顧祝同、劉峙、熊式輝、湯恩伯和我等均對陳誠表示不滿。因為自陳任參謀總長以來,飛揚跋扈,任用私人,排除異己;裝備補充,多偏重他的嫡系第十八軍等部隊。而對其他各部隊則多予克扣留難,以致眾怨沸騰,議論紛紜,發生一部分失業高級將領在南京紫金山孫中山靈前‘哭靈’的事件。”
陳誠昏招迭出,熊向暉和杜聿明雖然離開東北,但也沒忘了拆臺。前任“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早就跟杜聿明達成了攻守同盟:“陳誠這個家伙現在窘極無聊,出壞主意。據可靠消息說,陳誠在關內指揮作戰都失敗了,想來東北出出風頭,挽回他的面子,現在正想打我的主意。我走了你也難頂他,我們兩人要想法子對付這個小鬼。”
陳誠在東北一敗再敗,杜聿明等人的心里,高興多于憤怒,杜聿明還來了看熱鬧的興趣:“陳誠在東北被解放軍嚇跑,成為國民黨在東北的軍政高級人員笑談的中心資料。我想外界傳說陳誠是被共產黨打得昏倒了,并沒有特別的急癥。我有些好奇心,就去看陳誠是真病還是假病。”
有史料說陳誠是真病,也有史料說陳誠是裝病,但是在那么多將領高呼“殺陳誠以謝天下”的時候,并沒有誰站出來替他說話,看來他已經把人都得罪光了,衛立煌去東北赴任,倒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就連杜聿明和杜的嫡系也覺得看到了希望:“衛立煌處理各方面人事關系,一變陳誠排除異己的作風和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的驕橫態度,銳意拉攏,極力利用。他對總部內人事很少變更調動。杜聿明和陳誠在東北的原班底,他都一律留用。”
當時有人把曹操比作奸詐的曹操,把衛立煌比作講義氣的劉備,這比喻可能有一些依據,但是衛立煌到東北連出八招,也沒能扭轉蔣軍頹勢,這就說明了一點:蔣軍的無能和腐朽是系統性的,不管是陳誠的跋扈還是衛立煌的敦厚、杜聿明的“敬業”,都不能挽狂瀾于既倒。
衛立煌跟老蔣意見不合,杜聿明對老蔣言聽計從,他們的做派雖然與陳誠截然不同,結局也不盡相同,而且好像是陳誠得到的“實惠”更多——衛立煌被老蔣軟禁,杜聿明在淮海成了俘虜,陳誠雖然一度丟官罷職,但最后還是被老蔣起復委用,當了“臺灣省主席兼臺灣警備總司令”。
陳誠在蔣家王朝風評不高,在軍中更是人人喊打,但是老蔣卻對他情有獨鐘,讀者諸君看了陳誠在東北的所作所為,又會如何評價?如果陳誠不出那三個“在錯誤的時間地點做正確事情”的昏招,結果又會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