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出現革新了人們的交互模式。作為連接虛擬與現實世界的核心樞紐,智能手機已滲透至現代生活的各個維度。
在日常辦公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也習慣使用手機來處理工作中的文件,在便捷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其帶來的一些失泄密風險隱患。
風險隱患分析
智能手機中的應用程序(APP)在安裝或更新的過程中,極有可能被植入病毒和惡意代碼程序,這些病毒和惡意代碼程序可以在用戶無感知的情況下竊取通RR把手機變成竊聽竊視設備。另外,手機中大多數APP有位置共享功能,通常在系統后臺啟動并定位,如此一來,將手機帶入涉密場所,很容易暴露地理位置。
微信、QQ、釘釘等手機即時通信軟件都是基于互聯網的應用服務。其產生的聊天記錄、文件收藏都會在“云端進行存儲、處理、傳輸,一旦涉及國家秘密信息,就等于將涉密信息完全暴露在互聯網上。另外,這些應用中的分享功能十分方便,用戶可以輕易將文件進行轉發,信息知悉范圍完全不可控。
防范應對措施
要做好以下防范應對措施,規范個人行為,謹防失泄密風險,確保國家秘密安全:
(一)不得在手機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
(二)不得在手機上存儲、處理、傳輸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
(三)不得將手機連接到涉密信息系統、涉密信息設備或者涉密載體;
(四)不得在手機上存儲核心涉密人員的工作單位、職務等敏感信息;
(五)不得在涉密公務活動中開啟和使用位置服務功能;
(六)不得使用境外機構、境外人員贈送的手機;
(七)不得將手機帶入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涉密會議和活動場所。
典型案例警示
2017年10月,某縣司法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何某,從縣委機要局領取省司法廳下發的2份秘密級文件后,交給新錄用公務員牛某辦理。
當時正值周末,單位無人上班,牛某對兩份文件文頭拍照后,發送至該局工作微信群,詢問局長嚴某如何處理。嚴某稱圖片字樣看不清,要求其將文件內容發到群里給大家看。隨后,牛某將兩份文件全文拍照上傳至微信群,造成泄密。
案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嚴某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給予何某嚴重警告處分;對牛某做出延期轉正決定。
來源 | 保密小衛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