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的宣傳中,豐田、本田這些外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可是隨著分析機構給出中國汽車市場品牌排名卻發現,這些外資車企依然占據優勢,位于前十之內,相比之下聲量很大的諸多電車企業卻不入前十。
中國市場第九周的汽車品牌銷量排名顯示,前十之內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兩家新能源汽車企業之外,其余都是傳統汽車企業,顯示出傳統汽車企業在國內汽車市場依然占據優勢,他們并未如媒體宣傳的那樣陷入低谷。
前十大汽車品牌之中,燃油外資品牌分別是大眾、豐田、奔馳、寶馬、本田,其中大眾、豐田分別位居第二名、第三名;就連一直說銷量不斷下滑的本田,這一周的銷量也達到1萬輛,居于第十名。
豐田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強勢,在于它確實能迅速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與它的高管不斷吐槽電車的弊病相比,豐田在中國市場卻是相當務實,它已大規模推出電動汽車,近期更與中國汽車產業鏈深入合作,除了車殼之外,三電系統、智駕系統都由中國的供應鏈提供,這有力維持了它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地位。
本田固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斷下滑,但是意外的是第九周本田的銷量仍然達到萬輛,由此也躋身前十之內,本田的燃油車在中國市場依然有較強的競爭力,雅閣、思域等車型仍然相當受中國消費者歡迎,這在于它大舉降價,不過本田在電車市場的表現卻堪憂,近期推出的一款電車售價異常昂貴,業界普遍認為它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會有什么作為。
外資車在中國市場依然擁有強勢地位,已對國產車產生不小的影響,特別是對之前發展勢頭兇猛的新造車來說,外資車帶來的壓力非常大,這讓新造車感受到陣陣寒意。
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高峰期,新造車曾在豪華車市場擊敗B B A,但是從2025年最后一個季度以來,新造車再也沒有在豪華車市場擊敗B B A,近幾周某主打豪車市場的新造車企業的銷量都在7000多輛,另一家新造車企業的銷量更是暴跌四成,他們已不再奢望挑戰B B A了。
真正擔起電車挑戰B B A的是外資品牌特斯拉,特斯拉公布的近三周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1.28萬輛、1.53萬輛,連續增長;特定分析機構不再公布周銷量,最后公布的第十周銷量數據顯示豪華車品牌中,僅有特斯拉銷量過萬輛,特斯拉奪下豪華車市場第一名。
外資車的猛烈反擊不僅讓新造車在豪華車市場受挫,諸多新造車企業的第十周銷量數據顯示都出現環比下滑,就連電車強企也已無法再恢復到2024年的周銷10萬輛以上的輝煌,凸顯出新造車遭受越來越嚴重的壓力。
對于消費者來說,自從2024年幾家新造車陷入困境后,這些車主面臨手里的電車嚴重貶值七成到九成,維修保養找不到接收的企業,甚至連維修配件也找不到,導致消費者對新造車產生疑慮。
在新造車遭受質疑的時候,外資車則看到了希望,諸多新造車僅有幾家取得了盈利,其中大多數都在虧損當中,而外資車在中國以外的市場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他們撐得起在中國市場的消耗戰,由此近期紛紛提供諸多優惠,無疑再給新造車壓上又一根稻草。
回顧新造車的發展,他們大多成立在2016年前后,至今也已有9年時間了,如此長的時間,能跑出的車企也該突圍了,在外資車的施壓下,估計多數新造車將被淘汰出市場,今年可能就是決定他們生死之年,汽車行業的發展將進入新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