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備受媒體吹捧的印度制造如今正寒風陣陣,截至2024年印度的外資企業注銷數量已超過3000家,凸顯出印度制造的短暫輝煌之后,正迅速走下坡路,導致如此結果的原因就在于印度財團的貪婪,讓諸多外資企業對印度市場產生恐懼而選擇逃離。
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當屬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的不公平待遇,中國手機企業近幾年在印度連連被開出巨額罰單,甚至還有一家中國手機企業的存款曾面臨被沒收的風險,另一家中國手機企業則被迫低價出售印度分公司的股權。
事實上,印度制造能發展起來,中國手機居功至偉,2014年莫迪上任后就推出了印度制造的計劃,富士康也曾宣布將在印度大舉投資,但是此后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以至于印度媒體質疑富士康畫大餅。
直到2017年一家中國手機企業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設廠生產手機,隨后另外幾家中國手機企業也赴印設廠,由此印度的手機制造業才開始起步,為印度制造打開了局面。
2019年富士康終于在印度投資設廠生產iPhone,印度制造也就此達到輝煌,當時印度曾幻想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國,進而帶動其他制造業的發展,然而此后印度的諸多做法,卻讓外資企業赴印投資戛然而止。
2022年與富士康同在印度設廠生產的緯創被迫出售了印度工廠,這導致緯創幾乎退出了iPhone代工行業,2023年蘋果僅分配了1%的iPhone訂單給緯創,而收購緯創印度工廠的是一家印度財團,由此業界再度認識到印度財團在印度的強大影響力。
隨后和碩也被迫交出印度工廠的控股權,僅剩下富士康在印度繼續獨立運作,但是富士康也遭受了重大影響。富士康為一家中國手機企業代工的工廠,被印度本土的代工企業搶走了七成的訂單,由此富士康不得不大舉縮減產能,連帶著富士康也開始縮減iPhone在印度的產能,擔憂被印度財團摘果實。
中國手機企業和富士康這些企業在印度的遭遇產生了廣泛影響,從2022年以來大量外資企業紛紛注銷,其中僅是2022年就注銷近1700家外資企業, 延燒至今,外資企業在印度注銷的數量更已超過3000家。
大量外資企業離開印度,導致制造業占印度GDP的比重已降低至14.7%,幾年之前制造業占印度GDP的比重曾增加至18%,由此可以看出外資企業撤離對印度制造的深遠影響,這也可以看出印度本土企業并無法承受富士康這些外資企業的制造產業。
由于印度的手機產能下降,2024年越南宣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出口國,此前印度曾取得這一地位,由此可見印度的手機產業遭受的打擊有多嚴重,印度曾經幻想的制造業宏圖也因此而破滅,由于印度對外資企業的態度總是反復無常,以至于印度贏得外資墳場的名聲,如今印度的外資墳場招牌無疑被擦得更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