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森林的呼吸
都關乎人類共同的未來
今天是世界森林日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攜手三省法院
直擊跨越5000公里的春日司法守護
其中,首站便走進了
廣東湛江海岸線上的綠色“國寶”
揭開司法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
而身處“紅樹林之城”的
湛江麻章法院
是如何守護這片“海上綠色長城”的呢?
“我對自己的破壞行為深感后悔,我們已種植修復了紅樹林,希望彌補過錯?!苯?,湛江麻章法院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公開審理了一起涉及破壞紅樹林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在庭審最后陳述階段表達了悔意。
麻章法院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就位于麻章區金牛島紅樹林的不遠處,把庭審現場“搬”進紅樹林,已成為法庭的日常。
如今,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與紅樹林共生共融,已成為守護“海上森林”的司法前哨。自去年4月成立以來,該法庭已處理涉紅樹林案件14起,成為守護紅樹林的移動司法堡壘。
紅樹林畔的司法屏障
“紅樹林,既可防風消浪,又能凈化海水,還為魚蝦鳥類提供棲息之所,是我們的寶藏。對于涉破壞紅樹林案件,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做到快立、快審、快結,從紅樹林水、陸環境的保護,到鳥類繁衍、棲息的空中保護,筑起立體化紅樹林安全保障司法服務網?!甭檎路ㄔ汉馊嗣穹ㄍネラL蘇柏求介紹道。
作為湖光鎮本地人,他自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扎根基層一線,對這片從小看到大的紅樹林有著很深的感情。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成立后,他便在這里擔任起主要的庭審工作。
去年,在其見證下,一起紅樹林承包糾紛順利達成調解、止于訴前,贏得了當地干部和老百姓的普遍贊譽——這也是該巡回法庭參與調解的第一案。
該案中的海灘涂位于湖光鎮世喬村,占地約1000畝,種有300畝紅樹林。2013年,世喬村將這片海灘涂發包給林某用作養殖,承包期10年,即2023年9月29日止。
合同到期后,林某卻遲遲不返還海灘涂,與村民產生糾紛。經一番溝通,蘇柏求發現其不返還的原因是在海灘涂中養殖的大量生蠔、魚蝦等尚未全部售完,并表示愿意繼續承包。但是該片海灘涂區域涉及2024年湛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設,林某承包的海灘涂需全部收回重新規劃使用,暫不能繼續發包。
蘇柏求一方面向林某闡明其依約履行歸還的義務,并從紅樹林在凈化海水、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角度,強調村里收回海灘涂的目的。另一方面,考慮到林某已投入資金養殖,為其向村委會爭取了時間,待全部海產品售出后盡快歸還。最終,雙方均接受了該調解方案。
麻章法院“紅樹林保護宣講團”開展普法活動
“糾紛的化解不是終點,生態環境的保護、紅樹林的修復才是目的?!碧K柏求說道,要更好地保護紅樹林,需要一點一滴地從改變群眾的觀念做起。
家門口的法治種子
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成立后,當地的法治之風漸成。有了硬件條件的加持,如何將法治種子真正播撒到群眾的家門口,縮短這“最后一公里”逐漸成為了法庭日思夜想的命題。
“我們既要嚴厲打擊犯罪,又要通過直觀的庭審活動和通俗的釋法語言,教育引導當事人和群眾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主動做生態環境的守衛者。”蘇柏求說。
巡回法庭審理涉及破壞紅樹林案件
把法庭搬到現場審理,并非易事。不僅要面對溝通、組織、人力方面的各種問題,還要管控在現場開庭的庭審安全風險。往往一些不起眼的籌備工作,就要花費大量精力。
盡管困難重重,但因更深入地走入到群眾之中,案件審判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社會效果。2024年6月,法槌第一次在金牛島敲響,法庭在紅樹林保護區針對被告人陳某金、陳某經、盧某聰故意毀壞紅樹林一案公開審理,將巡回法庭直接開到家門口,鎮村干部、種植戶集中旁聽庭審,以可見、可觸、可信的審判方式,提高司法審判公信力和法律威懾力。該案入選2024年度全省法院十大刑事案例。
法院干警到金牛島紅樹林開展普法活動
如今,在法院的重視下,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在更多案件中運用旁聽庭審、巡回審判、以案普法等方式。而正是這些看似“自找麻煩”的堅持,讓司法權威在灘涂上扎下了根。
自巡回法庭成立以來,“保護紅樹林”逐漸成為當地居民與外來旅客的共識,在這片土地種下紅樹林的個人與單位也越來越多……潮水退去時,那些留在灘涂上的深深腳印,既有趕海人的辛勤,也印刻著法治文明浸潤的軌跡。
紅樹林保護的“麻章樣本”
在金牛島紅樹林棧道旁,一塊藍白相間的司法保護令靜靜豎立著,這是麻章區法檢兩院聯合簽署的司法保護令。這個最新設立的法治地標與林中白鷺、灘涂蟹影構成獨特景觀,昭示著司法力量深度融入生態保護的創新實踐。
如今,以紅樹林生態巡回法庭為支點,湖光法庭構建起立體化治理網絡——通過整合鎮綜治中心、婦聯等基層力量,創新設立“紅海欖”“桐花樹”等三個特色法官調解工作室,與“無訟夜市”“執行夜訪”“平安夜校”等夜間工作機制協同,形成紅樹林畔的新“楓”景。
把紅樹林的品種名稱用作調解工作室的品牌名,不僅極富記憶點,而且緊扣本地特色。“3個工作室+3篇夜文章+1個普法站”的多元解紛體系,推動湖光法庭形成了黨委領導、多元共治的保護格局。
法院干警向漁民介紹紅樹林保護知識
實際上,麻章通過紅樹林尋找“法治基因”始于更早的探索。2022年,湛江市首個紅樹林保護普法站在湖光法庭落地生根;2024年1月,普法站成員深入湛江市首屆萬人馬拉松賽活動現場開展普法活動;6月,普法站受邀進駐湛江首個生物多樣性科普文創基地,面向全市群眾開展世界海洋日法治宣傳活動。
湛江中院推出紅樹林保護普法小課堂
另一邊,由麻章法院6名青年法官組成的“紅樹林保護宣講團”,也將生硬的法條轉化為漁村民諺,走進了學校、漁港和商場……
司法守護與生態系統的深度融合,這正是麻章法院交給紅樹林的獨特答卷。
來源:南方日報
湛江中院 麻章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余淑嫻
采寫:邱海龍 龍春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