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韓韓(作者系藍媒匯創始人)
“百度高管之女開盒”一事,塵埃落定。
根據百度發布的聲明,相應開盒信息,并非是從百度流出,所謂“當事人承認家長給她數據庫”的截圖,也都是謠言。同時相關調查過程,得到公證機關公證。
但百度能否從開盒風波全身而退,還得看網友買不買賬。
對于此次事件,我有以下三點觀察。
1
有點心疼百度,太倒霉了。
百度很可能是當了一波開盒事件的“替罪羊”,這件事情中,唯一的聯系就是當事人跟百度高管身份上的關聯,而外界詬病的具體行為則與百度無關,出自于海外的灰色產業鏈。
最大的困擾,還不止這些,更在于自身的產品宣發節奏被打亂了。
開盒事件發酵的關口,百度剛發布了文心大模型4.5,以及文心大模型X1,正欲憑借這兩款迭代的模型,重振AI領先。
結果迎頭卻卷入了這一出。別說產品的正常宣發推進了,鋪天蓋地都是質疑。
要知道年后,本就隨著DeepSeek的崛起,百度AI在市場上的地位出現了很大挑戰,估計內部也憋著一股勁兒,要與DeepSeek打打擂。
但一拳剛擊出,就被這橫生的枝節給消解了,屬實是多事之秋,喝涼水都塞牙。
2
信息安全大于天,這也是大廠的生命線。
這次開盒事件之所以鬧這么大,本質上,還是在于用戶對個人信息安全的看重,擔心開盒這種“人肉搜索”、“隱私泄露”行為,對個人信息安全帶來風險。
尤其是現在,互聯網大廠手中掌握著大量的用戶個人信息,市場上也不時曝出有企業非法獲取用戶信息,以及用戶隱私泄露等亂象。
多種因素下,開盒事件雖無實錘,但基于用戶對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擔憂,就被迅速放大為對百度的集體聲討。
假設一下,不是“百度高管之女”,換成其他大廠,所帶來的質疑,是一樣的。
這也說明了,對于大廠而言,用戶信息安全是生命線,也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百度內部緊急啟動對事件調查,發布聲明,并召開信息安全溝通會等等,再這么重視,都不為過。
3
百度需要想方設法扭轉自身的口碑困境了。
流量社會中,大廠也都被標簽化了。
像百度一樣,每個大廠都對應一定的標簽。但對于百度極其不利的是,基于過往,百度身上的標簽,并不樂觀,在輿論端的口碑形象不佳。
這就導致了,百度陷入了“做什么都被罵”的困局。
此次開盒事件中,百度實際上是很快發了聲明的,解釋清楚了事情真相,但輿論危機仍舊持續發酵。
舉個例子,昨天華為的發布會直播上,在鴻蒙生態的介紹環節中,有涉及到百度的產品,彼時滿屏的彈幕,都是拒絕百度。
雖說事情毫不相關,但無奈流量傾向于情緒化、碎片化、極端化。
即便百度蒙受冤屈,也得直面這一現實困境,無論如何,需要把自身在民間的口碑扭轉過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