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3月21日,滎經縣嚴道第二小學教育集團三年級五班師生走進滎經國家基本氣象站,開展氣象科普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觀測、互動體驗、知識科普等形式,為學生打造沉浸式氣象科學課堂,感受“觀云測天”的科技魅力。
在核心觀測區,氣象站工作人員以"氣象站的眼睛"為喻,形象講解自動氣象站如何實時捕捉天氣變化信號,并詳細介紹風雨、空氣溫濕度、地溫、電線結冰等氣象要素的觀測原理和設備功能。當了解到地溫傳感器可精確測量地下不同深度土壤溫度時,學生們紛紛俯身觀察設備構造,驚嘆科技對自然感知的細膩。
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學生們近距離觀察增雨防雹火箭發射裝置。通過模擬操作和流程演示,了解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原理。"原來科技能改變自然降水!"孩子們在驚嘆中模擬操作設備,體驗科技在防災減災中的關鍵作用。
專題科普環節通過動畫演示和氣象數據可視化系統,揭秘天氣預報發布全流程。當實時衛星云圖在屏幕展開時,學生們直觀感受氣象科技的魅力。針對"暴雨紅色預警含義""氣象數據傳輸路徑"等提問,工作人員結合農業、交通等領域案例,闡釋氣象服務的民生價值。
活動尾聲,氣象站向師生贈送紀念品并合影留念。班主任張老師表示,此次實踐將課本知識與科學探索結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自然探究興趣。氣象站站長表示,未來將深化校站合作,持續開展"氣象知識進校園"活動。
本次實踐活動通過"看、聽、做"三維體驗,將抽象氣象知識轉化為具象認知。師生在探索風云奧秘的同時,也在心中播下了科學認知自然的種子。(供稿/圖:滎經縣教育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