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制度性監管失效時,王海們本應成為市場自凈的鯰魚。
3?15像古早時期過年,要吃頓餃子。媒體攢著題材,發現問題壓著不發,就等著這一天曝光,完成一次儀式性的狂歡——哪怕餃子都過了保質期。
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更加可笑,媒體曝光后,甚至不過夜開展執法行動——今天凌晨,針對 3?15 晚會曝光的 “保水蝦仁”、非標電線電纜等,就出現了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你們平日都干嘛去了?
這種”節日性執法”暴露出監管邏輯的異化——執法行動不再以風險防控為導向,而是異化為配合媒體議程的行為藝術。
平時要留案源給3?15沖業績,就像農民存著糧食等過年?
這種機制性扭曲導致兩個荒誕結果:一是企業學會”315避險術”,在每年2月主動下架風險商品,3月20日重新上架;二是監管技術退化,平日尸位素餐,只等3?15爆發。
當制度性監管失效時,王海們本應成為市場自凈的鯰魚。但2016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62條將”牟利性打假”排除在保護范圍外,實則宣告了職業打假人的死刑。
1
媒體的315”監督囤積癥",造成雙重傷害:一是時效性死亡,問題商品在此期間繼續流通;二是監督焦點失真,曝光案例中,經常有職業打假人數月前就舉報過的"冷飯"。
更隱秘的是媒體與監管的合謀生態。據說有的電視臺315專題片的拍攝經費中,竟有30%來自被曝光企業的”贊助”。這種黑色幽默印證了傳播學者波茲曼的預言:
當監督成為表演,真相便淪為道具。
315的荒誕劇每年都在上演:媒體扮演先知,監管客串騎士,企業臨時懺悔,觀眾收獲虛幻的安全感。
但當某地下作坊在晚會結束72小時后重新開工時,所有人都成了共謀者。
要終結這場循環演出,或許該聽聽職業打假人的黑色幽默:“天天都是315,才是對造假者最大的詛咒?!?/p>
真正的安全不應是年度饋贈的餃子,而是持續供應的氧氣。
2
吊詭的是,職業打假人提供的線索查實率遠高于監管部門主動抽檢數字。但他們卻一直受到打壓。
法律對”動機純潔性"的苛求,對打假形成一種結構性的絞殺。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利益分配。譬如某產品遭職業打假人舉報,三個月后監管部門才跟進處罰5000元,期間已產生200萬元違法所得。制度實際在獎勵作惡者。
歐美在處理問題產品時,那些“破產式賠償”案例,簡直比好萊塢劇本還刺激。這些案子不僅讓企業肉疼,更重塑了整個行業的游戲規則。我們不能學學嗎?
譬如,福特汽車就曾兩次栽在“省錢害命”上。1970年代平托車油箱設計缺陷,爆炸致人死亡,福特明知風險卻選擇“賠錢比改設計便宜”,結果被罰1.25億美元。2022年類似劇情重演,車頂安全隱患致人死亡,又被判賠116億人民幣。
更狠的是太平洋電力瓦斯公司污染小鎮水源致癌,賠了3.3億美元(相當于現在50億人民幣),直接拍成電影《永不妥協》。
這種罰單,企業得掂量下“省錢”和“破產”哪個更劃算。
另外,集體訴訟可以讓小人物掀翻巨無霸,為何在中國這么難?
舉個例子,蘋果的蝶式鍵盤坑慘用戶,按鍵卡死、進灰失靈是常態。明明設計缺陷,卻只給換同款問題鍵盤。2022 年 7 月,美國消費者集體訴訟,同年 11 月蘋果宣布啟動 5000 萬美元賠償計劃。用戶最高能拿395美元賠償。雖然錢不多,但逼得蘋果徹底棄用蝶式鍵盤,改回老設計。
中國消費者就活該一盤散沙嗎?
法律玩的是“算賬心理學”。當年福特平托車案,企業精確計算“死人賠償比改設計便宜1億”,就像馬克思說的:“利潤夠高,資本敢上絞刑架?!彼詺W美法律用天價賠償,把違法成本拉高到遠超收益,逼企業從“理性作惡”變成“不敢作惡”。
3
最后再舉兩個經典的案例。
1992 年 2 月 27 日,79 歲的斯特拉?里貝克在新墨西哥州阿爾布克爾克的麥當勞得來速餐廳購買了一杯咖啡。她坐在孫子駕駛的房車副駕駛座,車子停在停車場,當她把咖啡放在兩膝之間打開杯蓋時,不慎打翻咖啡,導致雙腿、屁股和鼠蹊遭到燒傷。她住了 8 日醫院,進行了植皮手術,其后又接受了 2 年的治療。
里貝克最初要求麥當勞賠償 1.1 萬美元,后提高至 2 萬美元,均遭拒絕。于是她聘請律師控告麥當勞,稱其咖啡 “制造上存在缺陷” 且 “不合理危險”。經審理,陪審團認為麥當勞需負 80% 的責任,里貝克本人負 20% 的責任。陪審團決定里貝克可獲 20 萬美元補償損害賠償,后減至 16 萬美元,另外還可獲 270 萬美元懲罰性損害賠償。法官將懲罰性損害賠償減至 48 萬美元,兩者合計 64 萬美元。最終雙方庭外和解,賠償金額保密。
類似的案例還發生在2025 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女子吉妮西斯?莫尼塔因餐廳醬料過燙導致自己受傷,對餐廳提起訴訟。莫尼塔指控餐廳未警告醬料溫度,且醬料過燙。
經過審理,陪審團認定餐廳在事件中 “嚴重疏忽”,并裁定支持莫尼塔。餐廳被勒令支付 280 萬美元的賠償金,其中包括 90 萬美元的身心痛苦賠償、超過 2.5 萬美元的醫療費用賠償以及 190 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
這就是維權的示范效應。比315晚會的表演要有效得多。
重溫幾個常識:
對企業,罰金要超過違法節省的錢,否則就是變相鼓勵作惡 。
對普通人,維權不僅能拿錢,還能逼巨頭整改,實現“一人訴訟,全民受益”。要鼓勵職業打假人。
對社會,用真金白銀給企業立規矩,比發一萬份整改通知都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