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的長安是什么樣子的?音樂劇可以從哪些方面展現盛唐時期的一段精彩的故事?如何把細碎的劇情通過唱段和表演制造出強烈的懸疑感?
2025年2月14日晚,原創國風懸疑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成功首演。本月13日至23日,《長安十二時辰》來到上海,在黃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劇場再度呈現。
本劇改編自自馬伯庸同名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由胡曉慶擔任總導演,知名作曲家安棟,編舞湯杰與宋名名加盟,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繆時客音樂劇出品,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演院線、合肥演藝集團等機構聯合出品。
這部音樂劇融合了民族樂器鼓樂笙簫,包含民歌、秦腔、搖滾和電子樂等,人物造型精致,故事以古都長安為背景展開,將觀眾帶入了一個緊張刺激而又情意綿綿的十二時辰之旅。
2025年開年,從livehouse巡演到巡回演唱會再到音樂節理性落地,那么,音樂劇市場又如何呢?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盤點了近期的音樂劇演出資訊,作為2025年開年演出市場觀察的第六篇:音樂劇篇(文章回顧:||||)。
根據截止3月21日的不完全統計,音樂財經選取了近期市面上的79部音樂劇作為重要樣本庫,進行深入觀察與分析,為行業人士提供參考。
音樂劇大盤:中文音樂劇迅速崛起,今年勢頭更猛
2024年中國音樂劇市場呈現顯著的本土化發展趨勢。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燈塔專業版聯合發布的《2024中國音樂劇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前十個月,國內音樂劇市場共上演267部作品,其中引進原版劇目42部,占比15.7%;中文版劇目225部,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這一本土化趨勢在2025年開年進一步強化。根據報告的分類標準,音樂財經推算出2025年開年,引進原版音樂劇目8部,占總劇目數比例僅11.2%,中文版劇目71部,占比攀升至88.8%。顯然,在過去幾年,中文音樂劇以肉眼可見的增速崛起,2025年的增長勢頭更猛了。
· 8部40場原版音樂劇目,保利劇院頻頻放大招
在引進國際經典劇目方面,2025年開年原版音樂劇目內容十分亮眼。保利劇院作為國內重要的演出機構,先后引進了百老匯英文原版音樂劇《芝加哥》和莎拉·布萊曼主演的《日落大道》;九維文化在全國獨家運營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圣母院》;繆時客推出外百老匯懸疑音樂劇《THRILL ME》英文原版;上海文化廣場呈現了文學天才艾米莉·勃朗特孤本小說《呼嘯山莊》;以及由我們歌劇獨家引進,中演院線、四海一家、保利劇院聯合出品的但丁巨著意大利音樂劇《神曲》均在2025年與中國劇迷見面。
此外,音樂劇GALA演出形式也日益流行。愛樂匯推出的倫敦西區&百老匯音樂劇GALA全明星演唱會,以及劇團哇音音樂劇GALA,為觀眾提供了欣賞經典唱段的獨特體驗,豐富了音樂劇演出市場的產品形態。
8部世界級經典劇目,40場高規格音樂劇現場,均是在各地的頂級劇院演出,巡演城市以一線和新一線為主,覆蓋部分二線城市。選擇各地大劇院作為演出場地,不僅確保了專業的舞臺呈現效果,更凸顯了國際經典劇目在國內的帶票能力和影響力。
· 25個駐場音樂劇分散在30個劇場,70%在上海
在本輪盤點的79部音樂劇中有25部為駐場演出劇目,近年來,小劇場音樂劇因其精品的內容和專業的制作水準正日益風靡,且在上海尤其受歡迎。
從2020年中文版《阿波羅尼亞》拉開了中國音樂劇的“沉浸式革命”序幕,制作團隊將整個演出空間重構為復古小酒館,將原本規整的鏡框式舞臺徹底打破,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與互動,觀眾甚至可以在現場“來一杯”,《阿波羅尼亞》也被劇迷們親切的稱為“小酒館”,至今已演一千多場。
《阿波羅尼亞》由一臺好戲出品制作,近期正在演出的《桑塔露琪亞》、《茶無此人》和《去你的夏天》也是由一臺好戲出品兼制作,可以看到,這個成立于2018年的戲劇廠牌的影響力正在日益提升。
駐演音樂劇多在同一城市同一地點,考慮到昂貴的舞臺搬運和演出人員差旅,多數駐演音樂劇都是單站演出。去年,因票房不理想、主辦方毀約,而被迫大面積取消的《唐人街探案1》音樂劇就給行業敲了一記警鐘。(文章回顧:)
駐演音樂劇中也有多城演出的劇目。譬如,兩歲的環境式駐演原創音樂劇《辛吉路的畫材店》就在上海、廣州和成都三城駐演,而《桑塔露琪亞》、《阿波羅尼亞》、《FLAMES火焰》都是雙城駐演。其中,沉浸式懸疑音樂劇《FLAMES火焰》演出至今已經近千場。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類演出多是在當地孵化團隊。
《辛吉路的畫材店》和《#0528》,均是由吾哈文化出品、旗下好好有戲廠牌制作。好好有戲是以新銳導演張軒豪為核心的創作團隊,致力于沉浸式戲劇、音樂劇及話劇等多元藝術形式的創作與制作。根據B站的人氣動畫改編音樂劇《時光代理人》,由知名音樂人、制作人胡彥斌創立的接著奏樂接著舞ENCORE MUSICALS出品。由MOriginal莫瑞吉出品的《LIZZIE麗茲》《被忽略的姓名》和《流星之絆》、涵金文化出品的《末日迷途》《嗜血博士》近期都在上海星空間演出。
這些年,上海的優質音樂劇制作公司正在蓬勃生長,而與此同時,星空間1號所在的亞洲大廈,憑借其獨特的劇場集群模式,已然成為了劇迷們的垂直據點。隨著音樂劇熱度的持續走高,星空間的劇場已經走出亞洲大廈,在大世界、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和世貿廣場均有分布,形成了多點開花的演藝空間格局。
上海的小劇場音樂劇產業鏈已經十分成熟。在制作端,涌現出一批優質本土制作公司;在演出端,形成了以亞洲大廈為代表的劇場集群,而在消費端,已經培育出了穩定的觀眾群體。
如上圖所示,以上海為中心共有21部駐演音樂劇,廣州、南京、武漢是第二梯梯隊,成都、杭州是第三梯隊,都在不斷的涌現原創的駐場音樂劇。相信未來這份地圖會愈加豐滿。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燈塔專業版等聯合發布《2024中國音樂劇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1月至10月,上海音樂劇票房占全國比重的56%,遙遙領先。上海在中國音樂劇演出市場總票房大盤中長期第一,相當于北京、廣州和深圳之和,人均票房更是達到2224元,人均觀演頻次達4.24場。
總的來說,上海無疑是中國原創音樂劇產業鏈的中心,這里孵化了一部又一部中文原創音樂劇,環境式音樂劇、沉浸式音樂劇的演出數量也遙遙領先。
· 中文原創音樂劇題材眾多,百花齊放
近日,中國首部大型說唱音樂劇《東樓》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啟巡演。 目前,作為南京人的早安剛剛圓滿完成了家鄉的演出,也是本次巡演的首站。
《東樓》用“說唱+古裝”這種文化混搭美學,將現代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構建出獨具特色的“東方賽博”劇場美學風格。(文章回顧:)
顯然,從創作題材來看,本土原創劇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既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有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映,音樂的風格也更加多樣化,與國際市場接軌。
上表展示了35部音樂劇,主要是原創音樂劇和引進漢化改編的知名IP。
在原創音樂劇方面,挖掘本民族文化題材成為核心,國風題材占據了重要的份額。譬如,《昆侖之約》是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趙氏孤兒》是立足歷史真實事件的文學演繹。《寶玉》則是以《紅樓夢》中賈寶玉視角進行重構的原創音樂劇;《錦瑟東方》將千年宋韻融進舞臺,打造了一部大型民族音樂詩畫劇;《錦衣衛之刀與花》是以新國風為亮點;同樣是新國風,由晶英文化和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出品的《她&她》則是以女性英雄主義角度敘事。
在國外劇目引進漢化、改編方面,有根據韓國原創?樂劇改編的《搖滾浮士德》、外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長腿叔叔》中文版、由大麥|Mailive出品、改編自王爾德的唯美小說的同名音樂劇《道林格雷的畫像》,以及《基督山伯爵》、《粉絲來信》、《長腿叔叔》、《物理秀·魔法學院》等引進漢化的音樂劇。
紅色題材用音樂劇的方式追憶往昔英雄。《尋找李二狗》就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征75周年的音樂劇作品。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扶搖直上》,有著北京雜技團的專業演員坐鎮,將搖滾樂作為底色,唱出新時代年輕人的頌歌。
此外,市面上還有根據影視作品改編的音樂劇《雄獅少年》,也有開心麻花的系列作品,打破次元壁的高燃功夫音樂劇《詠春》和沉浸式歡樂音樂喜劇《嘿!亞利桑那》。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市場上各類題材的原創音樂劇層出不窮,本土原創環境熱烈,優秀的劇目不斷破圈、被大眾看到,這些都離不開臺前幕后的行業從業者們的智慧與勞動,正是他們在推動中國音樂劇產業的發展。
打造奇幻親子互動時刻,再現經典IP
針對兒童、親子的音樂劇作品也是音樂劇市場的重要內容構成,本次累積盤點到11部,多為經典故事或大型IP的改編。
從制作主體來看,既有專業的兒童藝術劇團,如北方演藝集團和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推出的大型人偶音樂劇《阿拉丁神燈》;也有新興的文化公司,如造夢盒子打造的互動合家歡音樂劇《綠野仙蹤》。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文化部門與企業的合作模式逐漸成熟,如在武漢臨空港大劇院演出的古典神話兒童音樂劇《哪吒鬧海》,就是由當地文旅局、投資集團與保利劇院聯合打造的典型案例。
從地域分布看,北京、天津、武漢等城市已成為兒童音樂劇的重要演出市場。其中,北京通州地區尤為活躍,既有百老匯沉浸式家庭親子音樂劇《冰雪奇緣ll之魔法森林》這樣的國際大IP改編,也有《爆笑蟲子之蟲蟲樂隊大救援》等輕松詼諧的本土制作。
國際經典劇目是巡演主力軍
從場次數量來看,動輒四、五十場的國際經典原版音樂劇仍是巡演的主力軍。獲超過50項國際重要獎項的不朽傳奇 ——《芝加哥》以58場遙遙領先,《巴黎圣母院》和《日落大道》緊隨其后,分別是54和47站,位列第四和第五的則是兩部本土劇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趙氏孤兒》和2024年的現象級國風音樂劇《錦衣衛之刀與花》(注:此處不包含駐場音樂劇)。
從巡演的城市規模來看,有5部音樂劇巡演站次超過10站。其中,音樂劇《南孔》以20站位居首位,這部以“禮”作為貫穿全劇核心思想的音樂劇,是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也承載了文化傳播的使命,是儒家文化在當代的發揚。徐俊戲劇作品《趙氏孤兒》以17站緊隨其后。百老匯英文原版音樂劇《芝加哥》和“新·國風”音樂劇《錦衣衛之刀與花》均是12站,位列第五的是大型民族音樂詩畫劇《錦瑟東方》,共有11站。
從2024年音樂劇市場票價體系來看,國際頂級制作仍占據票價金字塔頂端。由莎拉·布萊曼主演的英文原版音樂劇《日落大道》北京站周末場內場黃金座位定價達1380元,緊隨其后的是早安領銜主演的創新音樂劇《東樓》,其1180元的VIP票檔包含限量版簽名禮盒,內含T恤、人偶及卡片等周邊產品,體現了說唱賽道較強的明星經濟屬性。
并列第三的由多部中外經典劇目組成,包括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徐俊戲劇作品《趙氏孤兒》、開心麻花《詠春》、白舉綱主演的《人間失格》,包括北京站已經全票種售罄的倫敦西區&百老匯音樂劇GALA全明星演唱會,最高檔票價均是1080元。區別于常規的音樂劇,音樂劇GALA全明星演唱會首首經典,全程高燃。
在兒童劇領域,票價走的是親民路線,當然制作成本也相對更低。譬如,兒童魔法互動音樂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和親子社交音樂劇《瘋狂兔子鎮》等作品票價均控制在百元以內。
而環境式駐演音樂劇的票價則集中在99-499之間,單張票價沒有超過500元的。相比較《日落大道》的票價區間在80-1280元,票價浮動達1200元,環境式駐演音樂劇扎根在小劇場更為務實,通過日復一日的演出與觀眾建立聯系,票種一般只設置3檔,其中沉浸區價格最高,部分戲劇可以直接與卡司互動。
與此同時,不少音樂劇正在走出去。譬如,魅鯨文化與戰略投資伙伴聚心Musical已經官宣,將共同開啟音樂劇《太陽黑子》《翻國王棋》系列的出海計劃,共同推動中美音樂劇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去年7月,由原版主創團隊瞳劇場版權授權、戲劇廠牌一臺好戲聯合韓國音樂劇制作公司Never Ending Play出品制作的音樂劇《蝶變》韓語版在首爾大學路首演,這是第一部正式在海外落地演出的商業駐演原創音樂劇,也是以聯合出品的方式落地韓國。
根據上觀的報道,韓語版《蝶變》首輪演出85場,幾乎場場座無虛席,平均上座率高達95%,累計超1.5萬人次觀演,在競爭激烈的大學路小劇場,能贏得這樣的市場號召力,實屬不易。
如今,國內不乏制作精良的原創音樂劇,立足國內語言環境、文化環境的表達,與觀眾更快速的建立關聯,相信隨著更多原創的、優秀本土劇目誕生,中國的音樂劇行業也將大踏步向前。
撰文:劉蒙蒙 / 編輯:董露茜
排版:河清 / 審核:容容
閱讀往期熱文
【音樂版權】 ; ; ; ; ; ; ;
【音樂平臺】 ; ; ; ; ;
【現場音樂】 ; ; ; ; ; ;
【音樂營銷】 ; ; ; ; ;
【音樂科技】 ;
【音樂財經】 入駐第三方平臺
騰訊新聞丨網易財經|36Kr|新浪財經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網 | 文旅中國|界面
《音樂周報》-《音樂財經》專版
微博(4.7萬訂閱) | 抖音(18萬訂閱)|小紅書(2000訂閱)
官網網站:www.livemusichina.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