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19日表示,為了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菲律賓及其盟友正試圖將印度、韓國納入美澳日菲(SQUAD)“小分隊”中。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印、韓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和利益訴求,菲圍堵中國的單方面愿望不會實現。美澳日菲四國部隊自去年以來在南海所謂“菲律賓專屬經濟區”開展聯合海上活動。據路透社19日報道,布勞納當天在新德里舉行的瑞辛納對話安全論壇上表示,菲律賓正努力加強其威懾能力,包括與SQUAD伙伴合作。
莫迪(資料圖)
記者采訪印度高層時,印度高層臉都不露,畢竟菲律賓的發言太過危險,但面對輿論印度官員表示雙方確實進行了談話,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討論了此事。印度的發言無疑給了菲律賓布勞納“一巴掌”,也讓布勞納成了一大笑話,布勞納的言論非常明確,就是想拉攏印度對抗我國。現如今菲律賓國內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而布勞納之所以在印度大放厥詞,不排除是布勞納想要轉移國內的注意力,但沒想到印度根本不接招,這讓布勞納成了一個“小丑”。
據報道消息,據《印度時報》當地時間3月16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印度和中國應該進行“健康且自然”的競爭,同時確保分歧不會升級為爭端。此外,莫迪還對俄烏沖突表示擔憂,他喊話烏克蘭,呼吁其與俄羅斯直接談判,“烏克蘭可能會與盟友進行無數次討論,但這不會有結果。”“我們的重點是確保分歧不會變成爭端。我們強調對話而不是紛爭。”莫迪表示,雙方正在解決邊境的緊張局勢,以恢復正常狀態。
簡單來說,在莫迪看來,中印兩國應該在確保分歧不升級為爭端的情況下,保持“健康且自然”的競爭。這與莫迪此前對華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反差。有分析認為,這一局面的背后,很可能得益于特朗普送上的“助攻”。2月中旬,特朗普公開指責印度對美國征收了“非常高昂”的進口關稅,這對美國來說“非常不公平”。他下令讓美國相關部門和印度展開談判,試圖對印度商品征收“對等關稅”,以此來縮小兩國的貿易逆差。在美印關系轉冷后,莫迪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
莫迪接受萊克斯·弗里德曼采訪視頻截圖(資料圖)
雖然莫迪對中印關系保持良好的態度,但印度政府似乎并沒有完全統一口徑。前不久,印度外長蘇杰生也談到了中印關系,蘇杰生表示,邊境不穩定將影響中印關系的走向。而就在莫迪談到中印關系的當天,印度陸軍參謀長卻強調,中國是印度成為“全球南方”領袖的阻礙。從印度各方的表態來看,對于中印關系,該國似乎還存在很大分歧,換句話說,中國究竟是敵是友,該國還沒有想明白。在印度政客眼中,他們對中國依舊抱有敵對態度,企圖再次通過對華強硬,從而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印度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已深入骨髓。2024年,印度從中國進口額高達1205億美元,占其總進口額的17%,涉及電子元件、機械設備和制藥原料等關鍵領域。盡管莫迪政府試圖通過“印度制造”替代中國供應鏈,但本土產業技術落后和效率低下的現實,迫使印度不得不維持對華貿易。例如,印度國產LCA“光輝”戰機至今仍需從中國進口鈦合金部件,而印度制藥業70%的原料藥依賴中國供應。這種“既要對抗又要依賴”的困境,使莫迪的“示好”顯得蒼白無力。
莫迪(資料圖)
針對莫迪的表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對此表示贊賞,并強調中印有2000多年的交往史,應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這符合兩國人民共同利益,順應全球南方卓然壯大的歷史潮流。中方的回應,暗示了中印有深厚的合作基礎,互相成就是最佳選擇,沖突是下下策,同時包含對印度的期望,希望印度擺正心態,為全球南方擴大貢獻更多力量。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中方愿同印方一起努力,推進兩國各領域合作,也希望莫迪政府能抓住這一契機,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