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有三大方面軍,即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經過長征后,在甘肅勝利會師。不久,三大方面軍分別改編成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奔赴抗日前線。
細心的讀者會問,既然中國工農紅軍設立了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為什么不設立第三方面軍呢?
紅軍
其實,當初紅軍還真有設立第三方面軍的構想。
1930年5月,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會議和全國紅軍代表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決定,將活動于閩西和贛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贛、鄂豫皖等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分別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團。然后,在這四個軍團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紅軍,編成四個方面軍。
方面軍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在1918年開始組建方面軍,先后組建了15個方面軍,數量之多,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工農紅軍組建方面軍,相信也是受蘇聯紅軍的影響。
1930年6月中旬,在福建省長汀聯席會議上,紅四軍、紅六軍、紅十二軍組建成紅一軍團,共2萬余人。不久,在贛西南地區成立的紅二十軍、紅二十二軍也劃歸紅一軍團建制。
紅一軍團將士
一個月后的7月4日,湘西地區的紅四軍同鄂西地區的紅六軍在湖北省公安縣城會師。7月7日,紅四軍、紅六軍決定,組建成紅二軍團,共1萬余人。
1930年6月下旬,根據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決定,活動在湘鄂贛蘇區的紅五軍和紅八軍組建成紅三軍團,共1萬余人。
從1931年到1934年,各地紅軍先后組建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軍團。1935年9月,成立紅十五軍團,這是紅軍中的一支特殊軍團。
原本是打算在鄂豫皖地區成立第四軍團,由于戰事緊急,再加上路線方針有所改變,成立紅四軍團的計劃夭折了。此后再也沒有成立紅四軍團。
既然各大軍團已經成立,那么就要開始設立方面軍了。
按照最初的設想,紅軍第一軍團和第三兩個軍團組成后,按原定計劃,本應在短期內迅速擴大,然后分別編為第一方面軍和第三方面軍。
但是,1930年8月下旬,紅軍第一軍團和第三兩個軍團在湖南會師后,彭老總主動提出,紅軍第一軍團組建為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只有1.2萬人,不足以單獨組建成方面軍,因此編進紅一方面軍建制。
紅軍女戰士
這樣,紅三方面軍就沒有成立。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蘇區部隊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了紅四方面軍,總兵力共4.5萬人。
1934年10月,湘鄂西紅軍第二軍團和湘贛的紅軍第六軍團會師后,成立了紅二方面軍,開辟了湘鄂川黔根據地,部隊發展到1.7萬人。
其實,紅三軍團雖然編進了紅一方面軍建制,但有1萬多人馬,還是有機會擴充隊伍,組建紅三方面軍。
只不過,紅三軍團在長征中損失很大,特別是在湘江戰役中,減員達三分之二,僅存2000余人。這種兵力狀況使得單獨保留軍團建制都顯得勉強,更遑論升格為方面軍。
長征途中,紅一、三軍團作為開路先鋒,承擔著最艱巨的戰斗任務。四渡赤水期間,兩個軍團交替掩護,日均行軍60公里。這種高強度的機動作戰,要求指揮體系高度扁平化。方面軍建制帶來的指揮層級,顯然不利于快速決策。
因此,1935年2月扎西整編時,中央軍委果斷決定撤銷紅三軍團番號,將其并入紅一軍團。
當時,彭老總主動表示:“只要對革命有利,撤銷番號算什么?”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胸懷,避免了可能的人事糾紛。
從此,紅三方面軍失去了組建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