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說說千禾0商標吧。”
昨天,一位讀者給我留言。
據傳,我3年前寫的《海天醬油危機公關復盤》,在醬油圈還有些影響力。
2022年,某打假網紅帶頭,海天公關犯二,行業協會豬隊友,中外網友神助攻,結果就是:
海天跌倒,千禾吃飽!
有媒體還專門做了一張圖,你能清晰看到這個趨勢。
在“科技與狠活”引發的“公眾焦慮”之下,千禾的殺手锏,就是“零添加”!
萬萬沒想到,回旋鏢在3年后,射了回來。
那么問題來了,千禾“零添加”翻車,是回旋鏢呢,還是黑公關?
先捋經過,最后點評。
這次輿情的爆發點,來自一篇報道。
2025年3月17日,《消費者報道》發布了一個測評,題目是:
《零添加醬油測評③:12款檢出鎘,7款檢出總砷,部分廠商回應》
文章提到,今年3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結果顯示:
12款零添加醬油檢出鎘,7款檢出總砷。味事達是唯一一款未檢出上述重金屬污染物的產品。(劃個重點,下面要考)
媒體提到:“鎘是人體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風險”,“ 砷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便是俗稱的‘砒霜’”。
媒體還提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規定,醬油中總砷的最高限量為0.5mg/kg,但并未對鎘含量設限。”
哪些品牌被送檢了呢?
加加醇釀生抽醬油(釀造醬油)、欣和六月鮮零添加特級鮮鮮醬油(釀造醬油)、海天0金標生抽(釀造醬油)、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東古零金標生抽(釀造醬油)、味事達頭道鮮特級釀造醬油、老恒和雙曬鮮醬油(特級)、珠江橋零添加頭抽(釀造醬油)、萬字純釀造醬油(釀造醬油)、蓮花零添加醬油(釀造醬油)、八珍生抽釀造醬油、中壩有機醬油、金龍魚零添加特級味極鮮(釀造醬油)
(這里也劃個重點,下面要考)
媒體還專門做了一張測試結果的圖(請注意圖最下方的一行小字,下面也要考。抱歉,今天考的內容有些多):
??
信息源說完,我們看輿情是怎么引爆的。
首先是報道媒體。
3月18日15點,@消費者報道 在微博設置了話題#零添加醬油12款檢出鎘7款檢出總砷#,并在3月18日到19日沖上了熱榜第十位,在榜時間接近4個小時,累計閱讀量接近5000萬。
值得一提的,該文和話題熱搜都沒有突出千禾,后者為何會成為眾矢之的呢?
轉折點可能來自另一篇報道。
3月19日23點,@極目新聞 跟進,開始將關注點聚焦在千禾身上,“千禾0”竟然只是個商標,和是否零添加無關? 還采訪了千禾品牌點客服和第三方律師。
相關報道設置了2個微博話題:
#千禾0商標被指誤導消費者零添加# #律師稱千禾0醬油存主觀誤導嫌疑#
在回應中,千禾客服的含糊其辭,給媒體抓住了把柄。
而律師的觀點,則指出:
該公司注冊“千禾0”這個商標本身并不違法,但在實際使用時,因其同時宣傳“零添加”產品,易讓消費者產生概念混淆,以為“千禾0”即是“零添加”產品。故此他認為,如果“千禾0”并不意味著“零添加”,該公司主觀上存在故意誤導消費者的嫌疑,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可介入調查,令其改正。??
由此,千禾從13款醬油中脫穎而出,成為焦點。
3月20日23點58分,@千禾味業 發布聲明。
強調了3點:
1、“鎘”存在于水、土菜、各類農產品中,醬油產品檢出的微量“鎘”來源于原料。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我們都符合。
根據 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醬油主要原料中“鎘”的限量為:大豆≤0.2mg/kg,小麥≤0.1mg/kg,食用鹽≤0.5mg/kg。我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對醬油中“鎘”沒有限量要求。參考已制定的其他類別食品“鎘”限量要求,如魚類調味品≤0.1mgkg,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0.06mg/kg,相關報道所達我公司產品“鎘”檢出值為0.01mg/kg,遠低于相近類別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
(大叔解讀:喝水都有鎘,關鍵看喝多少計量;媒體檢出的這個量,參考了醬油原料、其他調味品或者嬰兒輔食,我們也是遠低的。這三個參照物選的不錯,一個是“醬油原料”,應該就是大豆或者小麥吧。另一個調味品,有點像同類。特別是嬰兒輔食,那是最高添加劑要求了,畢竟給嬰兒吃的)
2、“千禾0”是商標,符合《商標法》,零添加的產品都用了“千禾0”,為了區隔。
(大叔解讀:這里確實在玩文字游戲了,也是極目新聞關注的焦點,即:“千禾0”的產品是否都是零添加。從媒體報道來看,好像不是,客服也沒敢給明確答復)
3、溝通不到位,讓消費者產生了誤會,我們對此深表歉意。
(大叔解讀:邏輯同上,到底是溝通不到位,還是故意而為,躲避責任。大叔猜測,千禾有這個商標,本身就是要給消費者產生全部“零添加”的品牌印象。實際情況呢,可能只有包裝上寫了“零添加”這三個字以及配料表干凈的,才是“零添加”。)
全文如下:
結果,微博評論區出現了觀點對立。
一方網友支持千禾,終于放心啦;
一方網友則認為全是水軍,連評論區都造假,更何況產品呢……
從股價層面來看,千禾味業近兩日連續下跌,市值蒸發超過12個億。
事情說完,開始點評,從危機公關角度,大叔談3點。
1、最猛一屆315,又坐實了。
大叔在此前點評中提到,今年是最猛一屆315。
逐步形成以“央視財經315晚會”為核心,以新京報、湖北經視、澎湃新聞、廣東電視臺等地方媒體曝光為輔,以黑貓投訴為消費投訴主要線索平臺,構成了“1+4+1”的315媒體曝光矩陣。
很多傳統媒體都在“重兵投入”,搞315報道。從內容的殺傷力來看,報道媒體本身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已經沒那么重要了,核心是報道內容的殺傷力。而從時間維度來看,315的“殺傷力”已經從1天-3天,延長到了一周甚至更久。
以此案為例,“醬油里檢出鎘和砷”,很容易點燃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焦慮,輿情爆發是在3月18日,正好承接了315之后的報道“真空”。
品牌如何避免呢?大叔建議你再回看這13款醬油,是不是肉眼可見地漏掉了李某某醬油品牌(此處省略100個字)。
至于報道里,唯一一個未檢出的醬油,到底是不是它的pr呢?(此處省略50字)。
2、地方融媒體,挺會帶節奏。
具體名字,大叔這里不說了,其實有一批這樣的地方融媒體,其KPI就是搞社會話題的熱搜。怎么防呢?可以部分參考1,但也需要企業自己沒有“縫”。
以此案為例,“千禾0”這個商標,是否存在誤導性,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且這也已經不是該品牌第一次被人質疑。但品牌為啥不改呢?因為這就是它的品牌核心資產啊,尤其是經過海天醬油一戰,它怎么可能輕易放棄呢?
萬萬沒想到:
第一個媒體拿著你的“零添加”宣傳,沒去檢查到底有無防腐劑等添加劑,而是去檢查了醬油里的“鎘”和“砷”的含量。結果,你說你是“零添加”,怎么會有致癌物和制毒物呢???
第二個媒體呢,則再把“千禾0”是商標,并不代表就是零添加,以及律師觀點“存在故意誤導消費者”,都給你用到微博話題上。
短短2天時間,兩個話題一混合,引爆輿情。三年前,千禾是“零添加”是最大受益者。三年后,它成了最大受傷者。
你說這兩篇報道本身,有啥問題?和非邏輯之外的必然關聯嗎?大叔倒不覺得,上文也說了。“千禾0”商標被質疑好幾次了。
但這個節奏,就這么被帶起來了。
面對這么大輿情,千禾的回應呢,差口氣。
3、千禾的回應沒說“人話”。
不僅客服回應,不說人話,繞著彎子。聲明呢,其實也有點繞。
套大叔的“三真”原則,即:真實、真情、真動。
如果你仔細讀幾遍聲明呢,其實寫得還湊合,尤其第一條,做了很多科普,也有橫向對比,證明自己沒問題。
但為什么消費者不買賬呢?
因為普通消費者對于這些國家規定和科普信息,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觸,在千禾的聲明里,只有冷冰冰且專業的“事實”,缺乏“情緒共鳴”,也缺乏能夠吸引公眾關注的行動。簡單來說,就是沒說人話。
在“食品安全無小事”這樣的公眾關切下,“被檢出致癌物和毒物”這樣的“公眾恐懼”之下,“真實”需要包一層“真情”糖衣,才能順利讓公眾服下去。
比如:
1、我是千禾某某人,全家15口,吃千禾醬油20年了。當然,我也在飯店等地方,也能吃到別人家的醬油。只要是合規經營的醬油企業,我都有信心。大家沒必要恐慌!
2、媒體是好心,提醒消費者關注違規添加劑問題。但存在公眾理解認知的偏差。因為任何物質,脫離含量談危害,都是不科學的。比如,水里可能也有微量鎘,不等于多喝水就致癌;報道里有一款醬油未檢出,其實不是未檢出,只是含量低于0.005mg/kg。
3、“千禾0”雖然是商標,但只能用在零添加的產品。如果大家發現我們不是這樣用的,歡迎舉報,我們賠償,改正。即日起,我們也開啟自查,“千禾0”卻對不是廣告營銷噱頭,而是我們真正踐行的承諾!
以上幾條純屬個人杜撰啊,只是為了說幾句人話!?
為什么危機公關聲明說人話很重要呢?因為網友早就看慣了過于聰明甚至狡猾、喜歡玩文字語言和信息不對稱的商家。恰好,“千禾0”是商標,就符合這種“奸商”形象!!!結果,千禾的聲明里,全是“我沒問題”……
剛剛,大叔就刷到一個某車企高管講智能駕駛如何安全,他說“對于安全,沒有‘遙遙領先’,只有‘戰戰兢兢’這個詞。”
你看,這就是說人話。
最后,你怎么看此事?歡迎留言區聊聊。
相關點評:
百萬+:
年度復盤:
熱門點評
對話高手:
大叔內推:
誠邀你將本公眾號添加“星標”~不加星標會收不到更新提示,在公眾號主頁右上角點擊“添加星標”!
不用打賞,您幫點“在看”“點贊”就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