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開發區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地方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省級開發區的數量不斷增多,截至2024年,我國省級開發區總數量2200余個,地級行政區覆蓋率超過90%,多年來,省級開發區對促進地方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前,較多省級開發區面臨管理體制不順、同質競爭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能級不高等問題,正處于整合優化、提質增效的關鍵期。為助推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賽迪顧問對省級開發區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通過對綜合發展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區域發展活力、戰略支撐力、高效組織力等五個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研究500強》,為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洞察與參考。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河北遷安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浙江樂清經濟開發區位列全國前三名。
注:開發區名稱來源于《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版)》、各地方政府網站、各開發區管委會官網,或與備案名稱存在差異。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4.12
從2024《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500強》的區域分布看,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湖南位于前五,入榜開發區數量達到30個及以上,入榜開發區總數量共171個,是入榜數量頭部梯隊;四川、安徽、湖北等地入榜開發區總數量共264個;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入榜開發區總數量共65個。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4.12
在《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500強》的基礎上,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基于大量的省級開發區跟蹤調研,以摸排省級開發區和所在地區發展底數為基礎,對國內省級開發區的升級潛力進行了綜合研究,為支撐省級開發區發展躍升、推進“以升促建”工作,形成《省級開發區升級潛力百強(2024)》如下: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4.12
01省級開發區存在主要問題
盡管省級開發區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愈來愈大,但在新形勢新要求下,仍表現出一系列問題與短板。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通過評價分析研究、結合大量調研工作,認為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面臨管理體制機制亟待理順、同質化發展與競爭加劇、創新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不足、產業鏈價值鏈能級不高四大突出問題。
問題一:管理體制機制亟待理順
我國省級開發區多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較多開發區面臨審批、經濟等管理權限不足問題;同時,部分社會事務未與開發區職能剝離,造成開發區社會事務繁重,不能聚焦經濟發展主責主業,一些開發區通過擴大機構編制解決社會事務問題,進而造成了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此外,部分地區存在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嵌套”管理,職責劃分不清等問題。
問題二:同質化發展與競爭加劇
全國范圍內省級開發區數量眾多,地級市覆蓋率約95%,同一城市內有多個資源稟賦相似的省級開發區情況普遍,由于缺乏有效的協調和合作機制,省級開發區定位相近、產業趨同的同質化發展情況普遍;同時,相關省級開發區往往通過更大的政策優惠條件進行競爭,不利于形成集聚優勢高質量發展。
問題三:創新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不足
研究發現多數省級開發區受制于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等條件,仍以傳統產業作為發展驅動模式,由于創新人才缺乏、研發投入不夠、創新體系不完善,導致創新能力不足,難以吸引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創新發展模式,限制了省級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
問題四:產業鏈價值鏈能級不高
國內多數省級開發區仍以機械加工、金屬冶煉、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為主,從產業鏈發展角度來看,多位于價值較低的產業鏈前端,在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市場需求飽和的背景下,傳統產業難以保持持續穩定的長期發展,須通過技術創新、智能改造等手段,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促進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升級。
02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建議
建議一: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上尋求新動力
以發展模式創新為主線,建立權責清晰、規范高效的開發區管理制度,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修訂工作為契機,理順國家、省級開發區管理體制,通過“一區多園”等發展模式促進資源整合;完善開發區管理審批、規劃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有序推進開發區政企分離、管運分開改革創新,理順開發區和屬地行政區關系;優化開發區人財物管理,建議“千億級”以上開發區,探索實施“獨立財政”。
建議二:在強化園區頂層設計上尋求新突破
一方面,前瞻研判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在“十五五”開局的重要時間節點,重新審視省級開發區發展資源和條件,以打造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制定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專項規劃以及近期建設規劃,明確發展定位、目標和戰略,以及產業方向、重點任務。另一方面,對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2021年版)》等政策,進行專業評估,通過研究設立評價指標體系,推動開發區日常工作與“以升促建”要求相銜接、相統一。
建議三:在探索科技與新質生產力中尋求新變革
建立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省級開發區科技創新發展能力。打通“產學研用”鏈條,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圍繞開發區主導產業上下游的產品和技術開展研究,促進科技成果快速中試熟化。此外,依托本地創新資源,推動建立科技城、科創中心、離岸孵化器等載體,強化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同時探索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加快在國際和一線城市設立離岸科創中心。
建議四: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尋求新模式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加強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廣應用,促進重點產業鏈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建設高標準數字化園區;根據開發區自身發展條件,科學布局人形機器人、6G、清潔氫、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建立開發區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聚焦開發區重點產業,強化特色化發展,通過產業大會、產業指數等路徑,加大在高能級平臺的宣傳推廣,提升品牌影響力,打造特色產業IP。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賽迪顧問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