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愛情,十有九悲。
從當時的社會現實來看,這句話確實不假。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戰火紛飛,百姓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就更別提相守了。
在時代的洪流之下,每個人都被裹挾著,無法掙脫。
張淑英跟鐘崇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也難逃悲劇的命運,一死一傷。
相知相愛
在那個動亂的時代,民不聊生,衣不果腹,但是張淑英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她的父親做了點小買賣,家里有一些閑錢。
她的父親也不因為張淑英是女兒而忽視她,在她長大以后還送她去了學堂。
等到張淑英14歲那年,因為父母生意變化一家人搬去了臺江的“洋頭口”。
在這里,她遇上了鐘崇鑫。
在張淑英16歲這年,媒人上門想要給她介紹一個對象,他就是鐘崇鑫。
其實當時的張淑英是不愿意的,因為媒人說這個人比她整整大了15歲。
張淑英本來不想去的,但是耐不住媒人的軟磨硬泡跟母親的要求,她在母親的陪同下去見了鐘崇鑫一面。
有一首歌曲是這樣唱的“就只看了你一眼,就已確定了永遠”,這句話放在張淑英跟鐘崇鑫身上也十分的適用。
張淑英見了鐘崇鑫一面,就看上了這個小伙子。
在后來張淑英回憶說到,鐘崇鑫高高大大的。
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人們普遍1米5幾或者1米6幾,而鐘崇鑫有1米75,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鶴立雞群了。
鐘崇鑫長相也不差,劍眉星目,五官端正,自然吸引張淑英的目光。
鐘崇鑫還在黃埔軍校學習過,現在是國軍第71軍87師的少校參謀,是一名軍官。
對于鐘崇鑫來說,張淑英青春靚麗,活潑開朗,正對自己的胃口。
在這個年代,張淑英不僅有知識文化外還寫得一手好字。
媒婆一看兩個人看對眼了,當然極力促成兩個人的婚事。
就這樣,兩個人認識不到兩個月就喜結連理,成為了夫妻。
鐘崇鑫也給了張淑英難忘而又盛大的婚禮。
那一天鞭炮齊鳴,賓客滿堂,西式的頭紗,漂亮的酒席,張淑英成為了人人羨慕的對象。
鄰居都說張淑英嫁了一個好丈夫,張家得了一個好女婿。
事實也正是如此,兩個人在婚后十分的恩愛,舉案齊眉,好不幸福。
鐘崇鑫每次回家時都會用鞋子狠狠的跺地,這是他跟張淑英約定的暗號。
每次一聽見門口鞋子跺地的聲音,張淑英就知道是鐘崇鑫回來了。
等到鐘崇鑫出去工作時,張淑英就在家里操持家務,洗衣做飯。
不過鐘崇鑫從來不讓張淑英洗他的軍大衣。
鐘崇鑫認為,軍大衣又粗糙又厚重,他怕張淑英的手受傷,所以他的軍大衣從來都是自己洗。
張淑英還是一個小姑娘,飯菜做的自然沒有多么好吃,但是鐘崇鑫還會都吃完。
都說“男人愛在哪里,錢就在哪里”,這句話也適用于鐘崇鑫。
每次軍餉一發,鐘崇鑫就把錢全部上交給張淑英,自己絕不私藏。
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喜歡帶張淑英去逛街,如果遇到張淑英喜歡的東西,他也毫不吝嗇,當下就買個張淑英。
鐘崇鑫平常也愛抽煙,不過他的錢都上交了,也沒錢去買煙。
一到這個時候,他就會去找張淑英“審批”,撒嬌要點零花錢。
不過兩個人這樣甜蜜的日子也僅僅持續了兩年,戰爭將他們無情的分開了。
77年的堅守
如果有人問你說,你愿意用77年的時間等一個音信全無,甚至還不能回來的人,你愿意等他嗎?你還會念著他嗎?
我相信很多人大抵是不愿意的,畢竟時間太長了,我們的一生可能也就只有一個77年。
張淑英卻做到了,她花了77年去等一個不歸人。
朝天門,是位于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的一座古城門,同時,也是重慶最大的水路客運碼頭。
在這里,你能看見一個90多歲的老太太,天天都會來這里坐坐,望著滔滔的江水,來往的船只,眺望著遠方。
她頭發花白,滿臉皺紋,左眼被紗布包扎著,另外一只眼還總會忍不住流淚。
她不去坐船,也不去做什么事情,只是癡癡的望著,像是在等人。
詢問下來才知道,她已經癡癡的等了77年了,還為此哭瞎了一只眼睛,等到了93歲才有了結果。
這個老太太就是張淑英。
當年張淑英跟鐘崇鑫搬去南京居住,兩個人過了一段蜜里調油的日子。
很快抗日戰爭就爆發了,鐘崇鑫作為一名軍官,一名將士自然也不能逃避。
1937年8月的一天,鐘崇鑫突然急匆匆回到家里,回來便是一臉凝重的收拾行囊。
張淑英也意識到了什么,問鐘崇鑫去哪里,要去干什么?
鐘崇鑫只是說道:“男兒的身軀,是用來報效國家的,我走后,你們要保重”。
淞滬會戰已經爆發,鐘崇鑫所在的部隊要去前線支援,守護好上海。
作為一名有知識,有見解的女性,張淑英知道丈夫的作為是為了保家衛國,當然不能阻止。
兩個人在汽車站依依惜別,遙想再見的一天,殊不知這是兩個人此生所見的最后一面。
3個月后,淞滬會戰失敗,因為軍隊的全面潰退,南京也失去了屏障,因此岌岌可危。
作為軍官家屬,張淑英和婆婆都隨師部,被一起轉移到了武漢。
在這段時間中,張淑英雖然擔心丈夫,但是他們偶爾還能有書信聯絡,確保各自的安好。
等到戰局越來越嚴重,兩個人已經沒有了聯系。
張淑英日日為鐘崇鑫祈禱希望他能平安無事。
就這樣張淑英等來了鐘崇鑫的電話,鐘崇鑫說:“你別擔心,我完成工作就會回家,家里現在不安全,你跟著媽媽回老家重慶吧!”
這時張淑英還不知道,這是她最后一次聽見丈夫的聲音。
從這以后,張淑英就再也沒有收到關于丈夫的任何信息。
她在家里日夜盼望丈夫能夠安然無恙的過來,一直在家里照顧年邁的母親,等待著丈夫。
一眨眼,7年就過去了。
在這期間,張淑英沒有一點鐘崇鑫的消息。
他的母親心里有了不好的預感,但是張淑英不相信,還一直癡癡的等著。
直到張淑英在街上碰到了鐘崇鑫的戰友,才從他的口中得知鐘崇鑫已經去世了。
張淑英把這個消息帶給了家里的老母親,因為接受不了鐘崇鑫的離世,母親過了一年之后也撒手人寰了。
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張淑英的父母想把她接到重慶。
張淑英死活不同意,她還想等著鐘崇鑫,日日坐在朝天門旁,望著上海。
因為當時是她孤身一人生活在重慶,日子過得很難,最后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名為李自清的男人。
為了生計考慮,張淑英與他結了婚。
他沒有告訴丈夫這件事,只是時不時會去碼頭上坐著。
直到丈夫去世,張淑英才把這件事告訴他們的孩子。
77年后的再見
張淑英的孩子知道這件事后,也很心疼自己的母親,但是單靠他們勢單力薄無法找到鐘崇鑫的靈位,于是他們就聯系了央視的志愿者去尋找鐘崇鑫的靈位。
經過大量的查找,最后終于有了眉目。
國軍87師參謀仇廣漢的文章中記到,鐘崇鑫在城外苦戰三日犧牲,他也被葬在臺北的忠烈祠內。
時隔77年,張淑英與鐘崇鑫再一次“相逢了”。
她為他獻上了花束,上面署名“妻子”。
她摸著牌位說:“我要再跟你永別了,我們永別了兩次,一次是77年前,一次是77年后。”這場時代造成了悲劇在這里也畫上了一個句號。
張淑英跟鐘崇鑫的愛情,讓不少的人為之動容。
鐘崇鑫對張淑英的愛是包容,是默默的付出。
張淑英對于鐘崇鑫的愛是堅持,是思念。
張淑英在重慶的碼頭是苦等鐘崇鑫77年,為他哭瞎了一只眼睛。
從烏云入鬢到白發蒼蒼,她為這份愛守候了一生。
直到2021年,張淑英因病去世。
他的孩子根據她的意愿把她葬在了鐘崇鑫的對面,讓張淑英能望著他,這段愛情才畫下了圓滿的句號。
張淑英跟鐘崇鑫的愛情悲劇無疑是時代所造成的,他們都被裹挾著,無法抗拒。
他們的愛又是跨越時代的,不論經過多少年都會讓人感動。
試問大家,張淑英跟鐘崇鑫只在一起兩年,如果鐘崇鑫不愛張淑英,那張淑英又怎會等了他77年呢?
不知道大家對于這件事還有什么看法,歡迎到下方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