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4時,隨著供熱首站最后一臺熱網循環泵停止運行,華能運河電廠連續9年完成民生供熱任務。在長達126天的供熱季中,運河電廠作為濟寧市主城區最大的熱源企業,累計供熱量551萬吉焦,惠及居民20余萬戶。運河電廠堅決扛起能源央企“頂梁柱”“壓艙石”的責任擔當,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天氣,全力提升供熱安全和質量,全廠4臺供熱機組以“零非停、零限熱”的優異成績,交上一份高質量民生供熱答卷。
精益設備檢修 筑牢供熱“硬支撐”
為全面做好居民供熱工作,運河電廠堅持“安全、優質、環保”理念,高度重視,提早謀劃,把供熱工作作為履行責任、保障民生、惠及百姓的一項政治任務來抓。通過安委會、周例會、專業會等會議,多次強調并扎實部署供熱工作。結合機組檢修,深入開展 “冬病夏治” 設備檢修20余項。在檢修開工前多次召開修前準備會,從人員、材料、備件、工期等方面綜合考慮,合理編排檢修工期,確保全年檢修任務安全、順利、高效完成。克服檢修期任務繁重困難,檢修人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嚴格按照預先制定的檢修計劃逐項開展檢修作業,先后完成一期高背壓機組轉子更換、二期機組D修以及供熱首站、輸煤系統的檢修工作,為冬季設備長周期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各專業在迎峰度冬期間實行24小時值班制,嚴格執行巡檢頻次,對責任范圍內的設備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確保供熱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優化運行方式 提升管理“軟實力”
走進集控室,只見控制屏幕上供熱設備運行狀態、回水溫度等信息放到醒目位置,實時反饋供熱運行情況。供熱期間,運河電廠以“科學調度、精益調整、民生優先”為核心,建立“供熱負荷-機組負荷”動態聯動機制,集控運行值班人員嚴密監視供熱溫度曲線、壓力曲線變化,優化機組運行方式,合理調配系統出力。算好節能降耗“成本帳”,5號機組先后7次投入切缸運行方式,在供熱機組最小運行方式下保障了供熱參數穩定,有效降低供熱煤耗;優先投運汽動循環水泵運行,等效替代電泵運行時長達40%。電力市場現貨交易模式下,機組啟停調峰已是常態,如何確保機組關鍵時刻“頂得上、穩得住”是供熱季面臨的一項挑戰。廠黨委深入開展黨團“雙聯共建”工作,黨員團員青年聚力攻堅、團結協作,供熱季期間助力完成機組啟停48次,在保電保熱的“主旋律”中奏響“華能”音符。
煤炭足量發運 保障燃料“生命線”
進入供熱季,機組“食量”大增,必須保證“口糧”充足,才能提供優質電源和熱源,因此燃料保供就成為這個冬天能源保供的重中之重。電廠未雨綢繆,供熱季前召開燃料保供專題會,將提升煤炭庫存擺在工作日程表首位,分管領導帶隊前往煤礦企業,第一時間掌握市場行情變化,全力打通“前沿陣地”;優化調運安排,采取“專人蹲點”方式,及時溝通協調礦方,確保煤炭按期足量發運。響應國家環保政策,開通綠色運輸專線,在濟寧區域率先啟動電動重卡煤炭運輸工作。既要買到“糧”,還要存好“糧”。廠內采制化及燃運人員發揚“運電”精神,堅持24小時接卸“不打烊”,合理安排接、卸、轉、存等各項作業,將燃煤庫存始終維持在合理區間,供熱季期間累計接卸來煤78萬噸,有效應對了嚴寒天氣和冬季用電高峰帶來的挑戰,做到“進得來,卸得下,存得穩”。(張志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