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邊陲,彩云之南的千里邊疆線正舒展幸福新畫卷。
在勐臘縣磨憨鎮尚岡村,覆蓋深藍色琉璃瓦的吊腳樓鱗次櫛比,村民李大爺輕擰水龍頭,清水汩汩流淌:“從前挑水走三里,如今政府幫咱修房通水,咱直起腰板過日子!”
在國家民委指導下,云南省加大發揮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任務)(以下簡稱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投入力度,撬動其他涉農資金,助力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上世紀的老舊土瓦房,在邊境幸福村建設中蝶變為鄉村旅游新地標。從河灣村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到光山村的千畝多肉“綠銀行”,特色產業與民族團結同頻共振。2024年,30個邊境旅游示范村再啟新程,讓“幸福”成為云嶺大地最鮮亮的注腳。
▲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打洛鎮打洛村曼掌小組邊境幸福村。圖片來源: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民宗局
幸福村“穿線”:民生工程暖民心
尚岡村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勐臘縣磨憨鎮,全村245戶1201人,是磨憨鎮最大的傣族村寨。早年間,經濟條件有限,危舊房屋的修繕和新建難題長期困擾當地群眾。
2021年,云南創新推進邊境幸福村建設,圍繞“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目標,省級按照每個行政村平均支持3000萬元的標準,推進374個沿邊行政村全面建設。
目前,沿邊行政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8%,5G網絡覆蓋率達100%,衛生廁所覆蓋率達90%,下轄的3824個自然村100%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尚岡村俯瞰圖。
“我家以前吊腳樓的立柱很矮,光線不好,人也不能站直。現在修了新房子,家家戶戶喜笑顏開,生活也 更幸福了。”尚岡村村民李大爺開心地說。隨著尚岡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活動聚焦在這個中老邊境的寨子。2024年7月25日,中老(中越)鐵路沿線民族團結進步聯盟首次青少年交流活動走進尚岡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得以具象化呈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金種子”播撒青少年心田……
隨著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云南邊境地區各族群眾守望相助、樂業興邊,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斷鞏固。
示范工程“織網”:澆灌“十縣百鄉”團結花
漫步在昆明市宜良縣耿家營彝族苗族鄉河灣村的道路上,放眼望去,鄉村建設日新月異、面貌煥然一新、交通四通八達。河灣村依托“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建設工程,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成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典范。
2013年以來,云南組織實施四輪“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工程,建設了50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48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街道)、6040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示范社區),推動示范區建設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覆蓋全省的良好格局。
盛夏時節,位于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芒信鎮芒信村的牛油果萬畝種植基地綠意盎然,樹上果子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芒信村牛油果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務工。
“近年來,芒信村將牛油果產業作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農增收的新興主導產業進行培育。”芒信村黨委書記、主任張志平說,在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中,芒信村投入扶持資金816.9萬元發展牛油果產業,帶動全村閑置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截至2023年底,芒信村共種植牛油果1100多畝,實現產值2000萬余元,吸納就近務工1萬余人次,牛油果已成為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致富果”“幸福果”。
這種產業興邊模式正在4060公里邊境線上遍地開花。在產業布局上,云南創新構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重點培育天然橡膠、茶葉、咖啡等八大優勢產業。這種“以點串線、以線連片”的示范網絡,將民族團結基因植入產業鏈條,各族群眾在共享發展成果中譜寫著新時代的“同心曲”。
多肉經濟“生金”:方寸庭院托起千萬級“綠產業”
驚蟄時節,萬物生發。走進玉溪市江川區安化彝族鄉光山村,生長在田間地頭、村口門邊的一株株嬌俏可愛的多肉植物,笨拙又努力地舒展肉乎乎的葉片,點綴著村子的每個角落,也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
自第一棵多肉植物在光山村落地生根,歷經五年發展,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良性發展格局,多肉種植面積達3200畝。
近年來,依托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光山村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因地制宜謀劃實施“花漫光山·產村融合”項目、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項目,扎實開展和美村寨建設,把道路建成風景線,把村莊建成景區,把庭院建成景點,走出一條“產業+觀光農業+民俗文化+生態旅游”的融合振興之路,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元宵佳節,“酷玩音樂 漫游花山”主題“村節”系列活動在光山村舉辦,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圖片來源:玉溪市江川區民宗局
“多肉產業發展得好,說明我們的路走對了!”光山村委會光山村民小組副組長普江濤說,“我家種植多肉已經兩年了,種了四五十畝地,一年下來能有60萬元至80萬元的收入,光論畝產,至少比以前收益最好的時候翻了兩番。”
2023年以來,云南利用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建設660個民居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美、產業支撐有力、文化氛圍濃郁、民族關系和諧的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 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從事旅游經營戶總數9411戶,旅游總收入25.41億元,各民族村寨以旅游業為主的產業鏈逐步形成,使民族村寨真正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亮點、產業發展的龍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共同體意識建設的載體。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制作 |章音頔
來源 |中國民族報
看完了,點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