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小鵬,因為5C超充,爭起來了。
這兩天,上述話題成為社交平臺的熱點。理想高管認為,5C超充必須要基于私有協議下的自建充電樁,才能充分發揮潛力。
而小鵬高管則回應,不挑樁在哪兒充都快,是小鵬G6的優勢,也是5C普及真正的意義。
一個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率先將5C超充技術量產,同時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5C私有充電樁集群。
另一個品牌,則將5C超充這項技術的成本進行優化,并成功把搭載該高端技術的車型售價,下探至17-20萬元。
兩位高管,誰說的更有道理?
1C到5C,掃清電車普及障礙
自電動汽車誕生的第一天起,續航焦慮就是原罪,電動車的發展史,就是抗焦慮史。
六七年前,電車剛剛普及,大部分車型的續航里程只有不到400km。并且SoC從10%充至80%,需要4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車企不斷研發新電池的同時,也推出“幾C”的概念,來衡量電池充放電的速率。
1C就是一塊電池1小時充滿;2C就是該(1C)電流的2倍,即0.5小時充滿;3C則是該電流的3倍,也就是1/3小時(20分鐘)充滿,依次類推。
雖然電池整體充電速度越來越快,但為了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不少車企在電池快充倍率上動起了腦筋。
電池充電功率并非恒定值,存在上下波動。一般,兩頭慢,中間快。即SoC在0%-10%以及80%-100%充電速度會比較慢,而10%-80%則比較快,兩者差距甚至有10倍之大。
假設,一塊電池從SoC 10%充至80%,耗時10分鐘,但從SoC 0%充至100%,耗時20分鐘。那么這塊電池到底是4.2C,還是3C?
專業而嚴謹的答案是:平均3C,高峰4.2C。
某些車企卻直接四舍五入,對外宣傳4C,甚至“超4C”。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理想MEGA搭載的這塊麒麟5C電池。
在早期寧德時代釋放的信息里,這塊電池一直被定義為4C,但在2023年6月17日的理想家庭科技日上,新電池搖身一變成了5C。
此事一度讓理想陷入真假5C之爭,直至寧德時代改口,才讓這塊電池“名正言順”。
還有,想要實現5C超充,充電樁性能也要跟上。除了電網安裝的大容量變壓器,理想也為它專門布局自己研發的5C超充樁,就是為了掃清適配短板,為MEGA用戶匹配更好的服務。
不過,即便技術控們對這塊電池的定義存疑,但在大部分車企推出的量產車型都停留在2C-3C階段,理想MEGA高達520kW的峰值功率和“12分鐘充進500公里續航”的宣傳口號,還是起到爆炸性傳播效果。
當然,那時候,快充的代價很高。
據理想透露,MEGA搭載的這塊寧德時代麒麟5C電池,容量為102.7kWh,2023年采購均價高達9.5萬元。如果算上聯合開發時,雙方投入的1000名科研人員長達一年半的研發時長,以及不計其數的實驗、設備等開支,成本高到大多數車企都難以承受。
彼時,5C超充成了理想的技術護城河。但是瘋魔的中國汽車圈,鮮少有長時間的河。
5C普及,提前到來
一周前,小鵬G6正式上市。
亮點之一,就是“全系標配5C電池”。
理想的5C技術,只有在售價52.98萬元的MEGA車型上才能體驗,而小鵬的5C技術,只要花17.68萬元購買G6低配就能享受。
理想巨額投入構造的技術護城河,被小鵬輕松越過,才是雙方高管產生爭執的核心原因。
不過,既然理想的5C不夠完美,小鵬的5C是不是一樣另藏乾坤?
早在22年推出的初代G9車型上,小鵬就推出過將標配3C電池升級為4C電池的選配服務,價格為10000元。
只是沒多久,這項選配取消了,原因小鵬官方并未披露,但筆者大致推測10000元無法覆蓋增加的成本,賣得越多虧的越多。
在當時,電池的能量密度、散熱性能、循環次數等技術指標都尚未得到突破,它們相互之間甚至存在“不可能三角”。例如能量密度增強,散熱性能就會減弱,從而影響電池循環壽命,因此強行推廣是對車主的不負責任。
多年后,我們能明顯看到電池技術的進步。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就認為,其最先進的電池已經攻克不可能三角。不過小鵬用的不是寧德時代電池。
去年11月舉辦的小鵬AI科技日上,小鵬公布了5C超充電池的詳細參數:采用最高821V的SiC碳化硅平臺,峰值充電功率達到540kW,可以實現“1秒超過1公里”的快充體驗,12分鐘就能將電池充至80%的電量。
具體到細節:
1、小鵬5C電池的電芯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鋰離子傳輸路徑縮短15%。
2、全新配比的電解液具備更高穩定性,并且離子在內部的傳輸速度提升20%。
3、還有正負極主材的迭代,降低電池內阻,使得大功率下的充電發熱量降低30%。
同時,小鵬研發的AI電池醫生,能根據電池衰減特性,對電芯的充放電進行調節優化,并提出“用車7年電池衰減<10%”的承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快充影響電池壽命”的顧慮。
對于5C快充實用性的質疑,小鵬汽車動力總成高級總監Jacky發文稱:“小鵬G6內置升壓模塊,兼容所有電壓平臺充電樁,即便是在普通500V樁,一樣比普通車充電快。”
再加上小鵬目前上線的2077座充電站,有超過一半支持5C,以及今年計劃新增1000座。對比來看,小鵬確實在5C的普及方面下了功夫。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鵬G6上市后的第4天,比亞迪超級e平臺技術發布會亮相了“兆瓦閃充”技術:最高電壓1000V,最大電流1000A,最大功率1000kW(1MW)。搭配同時亮相的10C高倍率電池,能實現1秒2公里的快充體驗。
為了進一步向公眾展示“兆瓦閃充”的震撼,比亞迪在深圳坪山六角大樓前的空曠場地上,專門設置了一塊體驗區。
結合比亞迪自研的10C電池,從實際測試的速度來看,充電后不到20秒就達到1000kW的峰值功率,并且在SoC高于80%時,電池依舊有600kW以上的高功率充電速度。
據比亞迪介紹,這塊10C電池采用創新高速粒子通道技術,電池內阻降低50%,并且打造了雙電子流通道,發熱量降低50%。
為了進一步降低電池溫度,工程師在這塊電池上采用直冷技術,提升換熱效率。
而當充電速度達到兆瓦級,瓶頸不再是充電樁,是電網。提供“兆瓦閃充”的快充站,基本都采用“儲充一體”設計,削弱突然出現的大功率用電需求,對電網的沖擊。
雖然比亞迪“兆瓦閃充”和10C電池,距離真正大批量投入運營還有一段時間,但新能源汽車快充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開帷幕。
一次5C,終身5C
5C超充是一項極易被用戶忽略,但用過就忘不了的功能。
技術成熟,體驗便捷,4C或5C的普及又被卡在成本。業內推算,小米SU7 Ultra這塊第二代寧德時代5C麒麟電池的采購成本高達15萬元。
怎么辦?小鵬想到了降本。
一方面,原先的三元鋰材質變為磷酸鐵鋰材質;另一方面,供應商從寧德時代換成中創新航。再加上優化電控和能量管理系統,實現更低的百公里能耗,來降低車輛對電池容量的依賴。
17.68萬元搭載5C超充的小鵬G6就誕生了。
相比5C,當前用車環境下,比亞迪推出的10C電池反倒顯得“過于先進”。
首先,10分鐘補能變5分鐘補能,從用戶體驗角度來看,提升不如40分鐘變20分鐘明顯;其次,前文提到想要安裝跑滿10C的“兆瓦快充”,就要使用儲充一體設計,這對電站建設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然,別忘了咱們的綽號“基建狂魔”,如果電網輸送技術取得突破,加上10C快充成本攤薄,更高倍率的快充自然會進一步普及。
只是,那時候感到危機的不是換電站,而是加油站。
結語
一年前,筆者體驗理想MEGA 5C超充。
屏幕上不斷跳動的電池能量百分比,以及長期維持在500kW附近的充電功率,讓人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當時就有預感,束縛電動汽車普及的繩子,快繃不住了。
缺點也有,呼呼作響的散熱風扇,10米開外都能聽到,而能讓MEGA跑滿5C的快充樁,方圓幾十公里只有這一個。
沒想到一年后,平價5C電動汽車的推出,將會進一步刺激車企和第三方品牌布局高倍率超充站。
到那時候,出門加個油,和出門充個電,還有什么區別呢?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