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1953年,6位佤族頭人給毛主席寫信:如果不要我們,也請回信告知

0
分享至

“這是一封給毛主席的信,其他禮物沒有,特贈送一把銀刀和一對象牙,班老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領土,但目前一直有外軍駐扎,班老人民的中國心是永不變的,如果中央不要我們,也請回信告知。”

這封信來自祖國南疆,由六位佤族頭人聯名撰寫,因為他們漢語還不是很熟練,所以信中語言略帶生硬。



毛主席讀完這封信后內心五味雜陳:“看來咱們的新政府是怠慢了佤族的同胞們,趕快派工作組過去,安撫一下民眾的情緒。”

幾個月之后,幾位佤族頭人終于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的回信:“佤族將會和各族兄弟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迄今為止,全國佤族人口總數約為43萬人,是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佤族同胞到底經歷了什么?六位首領為什么會給毛主席寄去如此令人心酸的信?



與諸葛丞相的約定

佤族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佤族人過的是原始氏族的生活。根據《山海經》、《竹書紀年》等書籍記載,佤族人最早分布在瀾滄江以西地區,雖說有自己的專屬語言,但至今沒有發現佤族擁有自己的通用文字。

早期的佤族人并沒有民族概念,只是各個零散的小部落,直到漢武帝統治時期,國家總體處于太平狀態,朝廷有精力騰出手來強化云貴地區的統治,從那時起,佤族才正式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到了東漢末年,中原處于軍閥混戰的狀態,皇權沒落,朝廷對南部地區的管轄也逐漸松懈,南方少數民族與中央的聯系也越來越少,佤族也不例外。



劉備在四川建立蜀漢政權之后,因忙于對抗北方曹魏,與南方各族的關系不溫不火,加之這些少數民族很多都保留著原始部落的漁獵生活,難免會有些匪氣,蜀漢與南方各族時常會產生摩擦。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主掌蜀中大權,此時北方的曹魏已經占據華夏半壁江山,諸葛亮深知偏安一隅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決定興兵北伐。

而西南邊陲各個反蜀勢力蠢蠢欲動,想趁蜀中權力交接之際興風作浪,以雍闿為首的部落試圖反蜀自立,四處招兵買馬,襲擾蜀漢南部邊境。



諸葛亮深知要想實現“北伐曹魏,興復漢室”的愿景,首先要穩住后方,于是在225年率部征戰南方各部。

小說中虛構的“七擒孟獲”情節就是在描述這一時期的故事,真實的歷史中,這一橋段并不存在,但諸葛亮的確對南部的白族、佤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恩威并施,蜀軍并沒有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少數民族領地,諸葛亮制定了嚴明的軍紀,不得襲擾當地百姓,尊重當地的習俗,否則軍法從事。



蜀軍的到來讓南方各個零散部落凝聚在了一起,諸葛亮毫無保留的將蜀中先進的農耕技術傳授給了他們,并在當地推行屯田制,這讓南方各部從漁獵文明轉變成了農耕文明,百姓們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了。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雇傭蜀中技工,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今云南保山縣有一個能夠灌溉三千畝農田的堰塘,人們都稱其為諸葛堰,不難看出,該堰塘或許和諸葛亮有一定的關系。

客觀的說,諸葛亮南征的目的也是出蜀漢政權的利益,要想實現北伐的偉大宏圖,首先要穩住后方,除此之外,南方還可以為蜀漢提供充足的兵源、資源。



但是不得不承認,蜀軍的到來幾乎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提前步入了文明社會,為了報答諸葛亮,佤族首領立誓:“永不反叛,永遠為大漢鎮守邊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丞相窮盡一生也未能實現興復漢室的偉大愿望,最終于234年病逝,佤族、傣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紛紛用自己的方式紀念諸葛亮,其中佤族人自稱是“諸葛阿公”的子孫后代。

19世紀,西方傳教士來到了云貴地區宣傳基督教,但當地人有自己的信仰,他們眼里只有諸葛亮,沒有上帝,于是個別傳教士就編造故事:“上帝其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耶穌,二兒子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上帝派來拯救你們的。”在傳教士的連哄帶騙之下,還真有部分人成為了基督教徒。



到了明清時期,中原的漢族人口開始涌入佤族人的聚集地——阿佤山區,各民族開始趨于融合,但佤族人始終未曾忘記祖先對諸葛丞相的誓言。

班洪事件

19世紀末,清政府內憂外患,云貴地區名義上是大清的一部分,但中央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東南沿海的海防,無暇管理云貴。



1885年,英國殖民軍取得了英緬戰爭的勝利,但英軍并不滿足既得利益,始終覬覦中國的阿瓦山區。

主要是因為阿瓦山區擁有豐富的銀礦資源,并且開采難度低,近代比較有名的波龍銀廠和茂隆銀廠就是在此地。

起初英國人希望通過外交途徑向清政府索要阿佤山區,但清政府也深知阿佤山區涉及利益之深遠,始終未答應英國人的要求。



無奈之下,英國人指使間諜偽裝成傳教士,來到阿佤山區進行滲透,這些間諜以傳教之名大肆抹黑清政府,號召當地頭領實現獨立。

為了向當地百姓示威,英軍偶爾還會派偵查兵來阿佤山區尋釁滋事。1890年9月,三名英國兵痞在集市上與販賣黃果的農民產生了爭執,并槍殺了一名佤族群眾,當地民眾同仇敵愾,在班洪首領胡玉山的號召下拿起武器奮力反擊,最終迫使英軍撤離。

1911年,清政府倒臺,英國人的侵略行為更加明目張膽,他們發現爐房礦渣的含銀量極高,于是便重金收買礦工頭目,倒賣礦渣。



班洪王、班老王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不僅驅逐了英國奸商,還處決了與他們狼狽為奸的礦工頭目,這使得英國人竊取銀礦的線路被切斷。

于是英國派使者送來了厚重的禮金,想要以此來賄賂兩位首領,后者回應:“阿佤的每一寸土都是祖宗留給子孫后代的財富,我們豈能為了蠅頭小利而背叛祖宗?”既然軟的不行,那么英國人便決定來硬的。



1934年,此時國內政局尚不穩定,蔣介石又忙于“圍剿”蘇區的紅軍,于是英國人又對阿佤山區打起了主意。

1月20日,英軍派出了二百余名士兵,以地質勘探為由侵入阿佤山區,在驅逐礦廠工人的過程中,雙方爆發了流血事件,隨后英軍又增派兩千兵力,試圖控制當地銀礦。

阿佤山區17個部族首領歃血為盟,他們喊出“佤漢一家親”的口號,團結各方勢力,與英軍進行了英勇斗爭。



在佤族人的影響下,傣族、白族、漢族、赫哲族等族人民也拿起了手中武器奮勇反擊,雖說他們的武器大多數都是梭鏢、火銃,但他們絲毫不必缺乏用血肉之軀保衛家園的勇氣。戰斗大概持續了四個月,英軍因后勤壓力過大,不得不撤回了緬甸。

雖說之后的幾年里英軍并未對阿佤山區大規模動武,但對于這片土地的覬覦始終未減。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戰爭對于一個農業國來說是巨大的考驗,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僅靠全民族的一腔熱血是不夠的,國際援助也必不可少。



緬英當局吃定了國民政府急需海外援助這一點,于是在1940年7月宣布關閉滇緬公路,以此來向國民政府施壓,迫使其在阿佤問題上讓步。

當時中國沿海完全被日本艦隊封鎖,國際援助的抗戰物資幾乎被完全阻隔,雖說飛虎隊后來開辟了駝峰航線,但空運的效率畢竟有限,而且成本極高,所以滇緬公路就成了中國的生命線。

為了抗日大局,國民政府只能在阿佤問題上作出讓步,雙方確定了中緬的邊境線,史稱“1941線”。



但是,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日本海空軍席卷東南亞,駐緬英軍節節敗退,中英兩國對于阿佤地區的談判也宣告終止,直到新中國成立,這也是一個爭議問題。

雖說班洪、班老被蔣介石當做了換取援助的籌碼,但當地的佤族人始終不愿承認這一事實。后來佤族十七王聯名撰寫了《告祖國同胞書》:

“阿祖阿公之源遠流長,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上難見冥靈阿祖阿公,更何顏于后世....吾地雖地瘠民弱,亦有數千方里百十萬眾...誓斷頭顱...誓灑熱血,不失守土之責,...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渝也...”



不難看出,十七王在《告祖國同胞書》中依然頻繁的提到他們心中的神——諸葛亮。在被國民政府拋棄之后,佤族人始終沒有停止與英國殖民者進行抗爭,他們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祖先與諸葛亮的諾言。

當地民眾也沒人愿意承認“1941年線”,1944年,緬英官員來班老地區登記戶口,百姓們面對英軍的槍口,慷慨激昂的說道:“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歸中國管,不歸緬甸管。”



一封特殊的信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將領李彌率殘部逃往了中緬邊境,這些殘兵敗將與當地土匪狼狽為奸,欺壓百姓,給當地的治安帶來了巨大威脅。

五十年代,中央調集重兵前去消除當地的匪患,解放軍與佤族同胞進行了深入交流,除了日常的作戰任務之外,解放軍還幫助當地農民從事生產工作,幫助他們修建房屋,一些有文化的戰士還充當起了老師,教佤族的孩子們讀書寫字。

到了1953年,西南地區的匪患基本已經清除,雖說中央政府也是不承認“1941年線”的,但考慮到班洪、班老屬于是爭議地區,為了不在國際上留下話柄,解放軍只能暫時撤回到“1941年線”附近。



得知解放軍要撤離,佤族人就像是沒了主心骨,六位佤族頭領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于是便有了開頭的那封信。當他們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的回信后,總算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但是,歷史遺留問題,怎么可能這么容易就解決,為了解決邊境問題,周總理多次出訪緬甸,中緬雙方的談判極其曲折,在此期間,英國還多次在國際社會頻頻使壞,阻撓班洪、班老回歸祖國。

1960年1月28日,中緬兩國突破種種阻力,終于簽訂了《中緬邊境條約》,持續二十余年的邊境爭議最終告一段落,班洪、班老也如愿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人們通常用“九分山有余,一分壩不足”來形容當地的地勢地貌,言外之意,此地不宜發展種植業。但班洪、班老回歸后,中央撥派了大量資金援助當地的建設,大力扶持兩地的支柱產業。如今的班洪已經是全國重要的橡膠、茶葉、木薯等產品的生產基地。

在中央長達半個世紀的支持下,班洪地區的通路率已經達到了98%、通水率達到了91%,佤族人民再也不需要過日落而息的生活了。



結語

佤族人民繼承了諸葛亮的忠誠,他們對祖國的忠誠已經深入到了骨髓里,他們的忠誠最終也獲得了回報。

良禽擇木而棲,佤族人民應該慶幸當年自己的選擇,看看如今局勢動蕩的緬甸北部,佤族同胞的安定生活是緬北百姓所夢寐以求的。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雖說漢族是主體,但56個民族無論人口多少,都是國家的主人。如今形成多民族大團結的局面,正是因為中央對少數民族采取了包容、開放的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海任我行 incentive-icons
史海任我行
每一段歷史都該被銘記!
1590文章數 565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古蔺县| 广安市| 大渡口区| 西丰县| 荃湾区| 安仁县| 巫山县| 大兴区| 尚志市| 武冈市| 洛川县| 新竹县| 法库县| 南靖县| 崇阳县| 旬邑县| SHOW| 秀山| 涿州市| 兰溪市| 霞浦县| 武陟县| 孟州市| 盱眙县| 绥棱县| 惠安县| 明光市| 霍山县| 万载县| 闽侯县| 红安县| 商河县| 容城县| 图木舒克市| 永修县| 睢宁县| 霸州市| 台北市| 桑植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