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聯”字訣守好綠水青山
近年來
三明永安市人民檢察院在不斷實踐中
凝練出生態檢察“聯”字工作法
構建多方聯動、全域治理、
齊抓共防的生態保護新格局
不斷釋放生態檢察履職綜合效果
從“單打獨斗”到“協同發力”
永安市人民檢察院
健全“生態檢察與行政監管”協同機制
對重大案件及時研究
重點環節及時磋商
在永安市人民檢察院監督下,900多株被盜挖的野生蘭花順利“回歸”大自然。劉某伙同他人無證盜挖生長在永安市小梅溪村一處山場上的寒蘭、金線蘭(均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被林業部門當場查獲。永安市人民檢察院以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對其依法提起刑事公訴,并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為避免生態修復方案成為“一紙空談”,永安市人民檢察院隨即邀請林業局工程師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技術官”,確定生態修復的具體方式并評估所需費用。同時,創新應用公證提存制度,讓1.8萬余元生態損害賠償金專用于野生蘭花的生態修復。
“治罪”是手段,“治理”是目標。永安市人民檢察院在堅持司法修復的摸索中,交出一份“聯治”高分卷。全面推行“認罪認罰聯動生態修復”“公證聯動檢察”“檢察聯動碳匯”等工作機制,有效落實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公證提存生態修復金、繳納林業碳匯賠償金等恢復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永安市人民檢察院在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加強與永安市公證處的協作配合,創新運用公益損害賠償金公證提存制度,在保證個案針對性生態修復和治理的同時,也為公益賠償金的管理和使用加上一把“安全鎖”,進一步彰顯了公平公正。
“通過建立生態損害賠償金公證提存制度,實現‘破局’‘解題’,探索出推動生態治理責任落實這一難題的新路徑,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永安市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永安市人民檢察院已挽回被損毀、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120余畝,追償環境損害賠償金、治理修復費用近90萬元,督促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20余畝,清除違法堆放固體廢物3萬多噸,挽回被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總案值420余萬元。
來源:法治日報 三明永安市人民檢察院
責編:趙淑琳
審核:方琮 高奇
■省委政法委員會2025年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
■省掃黑除惡斗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平安是福】五色檢察守護閩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