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的一紙公告,揭開了網絡大V司馬南的虛偽面具。這位以“反美斗士”“愛國學者”自居的公眾人物,因偷稅逃稅被追繳并罰款926.94萬元。事件曝光后,輿論嘩然,網友直斥其“嘴上全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司馬南的“愛國生意”本質,更引發了公眾對網絡輿論生態的深刻反思。
一、表面“愛國”:人設包裝與流量收割術
司馬南的“愛國”標簽,是其商業版圖的核心流量密碼。他通過以下策略打造人設:
1. 制造對立,煽動情緒
他以“非黑即白”的敘事框架,將企業家斥為“資本家”、文藝創作貶為“抹黑祖國”,甚至將海外資產等同于“叛國證據”。例如,他連發數條視頻攻擊聯想“國有資產流失”、指責馬云家族“避稅”,利用民眾對資本的不滿收割支持。
2. 占領道德高地,壟斷話語權
司馬南擅長以“正義化身”自居,將不同觀點者貼上“跪舔西方”的標簽,通過人肉圍攻等手段壓制異議,構建不容置疑的“偶像光環”。
3. “愛國”與“逐利”的雙面人生
諷刺的是,他一面痛斥美國制度“腐朽”,一面早在2010年便斥資24.7萬美元購置加州房產,甚至參加美國大使館活動,被網友戲稱“罵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二、實際“生意”:偷稅漏稅與商業變現鏈
在“愛國”人設的背后,司馬南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商業變現體系:
1. 隱匿收入與稅務違規
2019至2023年間,他通過隱匿個人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少繳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462.43萬元;其控制的影視策劃中心則虛列成本、違規享受小微企業優惠,少繳企業所得稅75.32萬元。粗略估算,其年收入至少超222萬元。
2. 流量變現的多元渠道
他憑借5000萬全網粉絲,通過平臺分成、廣告合作(單條視頻報價高達280萬元)、粉絲付費社群(年費498元)等方式瘋狂斂財。
3. “愛國生意”的終極目標
正如網友所言,司馬南將“家國情懷”包裝成短視頻爆款,將“民族大義”轉化為直播間打賞,甚至將“揭露權貴”演繹為流量狂歡。其偷稅金額的龐大規模(年均超百萬)正是這場生意的最佳注腳。
司馬南的崩塌,不僅是個人“人設”的幻滅,更是對網絡生態的警醒。真正的愛國,無需聲嘶力竭的表演,而應體現為遵紀守法的自覺、腳踏實地的擔當。當“愛國”淪為生意,當“正義”成為工具,社會的道德底線終將反噬投機者。司馬南的結局,或許正是這場荒誕劇的必然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