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TC 2025 大會期間,英偉達舉辦了首個量子日活動,探討量子計算當前發展、應用落地、技術挑戰與未來趨勢。
當地時間 3 月 20 日,英偉達 CEO 黃仁勛作為主持人,以“量子計算:我們的現狀以及前進的方向”為題,通過圓桌研討會的形式,邀請了來自全球 12 家量子計算企業以及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代表。
同時老黃宣布,英偉達將在美國波士頓建立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實驗室,與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合作推動量子計算研究。
英偉達表示,新成立的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AQC)將整合“領先的量子硬件與 AI 超級計算機”,實現加速量子超級計算,幫助解決量子計算領域最具挑戰性的難題。
圖 | 參與量子日的公司高管(來源:英偉達)
今年 1 月,老黃曾公開表示,量子計算在 15 年內實用化“樂觀過頭”,更傾向于認為 20 年內實現可用性才是“普遍共識”。該言論一度引發量子計算相關股票大幅波動,也引起業內熱議。
但在本次量子日的開場致辭中,他主動糾正了此前說法,笑稱:“這是歷史上第一個 CEO 專門邀請大家來告訴我為什么我錯了的活動。”
他進一步表示,自己低估了量子產業的發展速度,也對自己的言論引發資本市場反應感到驚訝,“我甚至不知道有些量子計算公司已經上市了。”不過他的這番言論再次打擊了量子計算公司的股價,IonQ、D-Wave 和 Quantum 等股票均出現了下跌。
老黃隨后將英偉達自身發展歷程與當前量子計算行業做類比,指出英偉達早年同樣經歷了漫長的技術積累和商業化探索過程:“今天的量子計算企業處于類似階段,需要外界給予耐心和理解。”
他特別強調,英偉達并非量子產業的競爭者,而是合作伙伴,未來將在硬件、仿真平臺、軟件生態等多方面與量子公司展開緊密協作。
圖 | 英偉達宣布建立加速量子計算研究中心(來源:英偉達)
活動中,來自 Pasqal、IonQ、Quantinuum、Infleqtion 等公司的高管相繼介紹了當前主流的幾大量子計算技術路徑,涵蓋中性原子、離子阱、超導體、光子、拓撲量子比特等多樣化方案。其中很多方案都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Pasqal 介紹了其基于中性原子技術的進展,強調“可擴展性”是該技術最大優勢,目前已實現數千個量子比特的可控性,并通過激光實現高效操控。“過去 18 個月,我們已在法國和德國部署了四臺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重心放在工程化,推動實驗室技術走向產業化。”
IonQ 則分享了離子阱技術的長期積累,從 1995 年最早的離子阱量子邏輯門實驗談起,指出其技術路線優勢在于室溫運行、光學網絡互聯能力,且實現了目前“雙量子比特門保真度全球最高”,這有助于降低糾錯成本與系統復雜度。
而另一家專注于超導體退火技術的公司介紹了其區塊鏈“量子工作量證明”新應用,顯示出量子計算在某些垂直領域已具備“生產級”潛力。
其他企業也分別就各自技術路線做了分享,展示出量子計算產業界多種路徑并行、技術探索尚未定型的現狀。
(來源:英偉達)
會議中,黃仁勛拋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量子計算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科學儀器,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計算機?
他指出,公眾與業界對“計算機”有固定認知,認為其應具備通用性、可擴展性、穩定運行能力,而量子計算或許更應作為一種專用的加速器或科研工具看待,避免不必要的對標。
一些高管對此觀點表示贊同:“我們喜歡稱自己的設備為‘量子處理器’,它們應嵌入整體工作流,與 CPU、GPU 配合完成特定任務,而非替代傳統計算。”
不過,也有高管強調,當前量子計算已經可以在某些場景實現實際應用,如區塊鏈驗證、材料模擬、電信網絡優化、藥物設計等,遠非“實驗儀器”那么局限。
針對“量子計算何時真正有用”這一核心議題,多位高管指出,要“先糾錯,再擴展”,量子糾錯能力是大規模應用的前提。
各方普遍認為,50 到 100 個邏輯量子比特將是實現商業級應用的關鍵門檻,預計在未來 2-3 年內,該行業將在化學反應、材料建模、藥物發現等領域率先實現“量子優勢”。
更長遠來看,實現百萬級邏輯量子比特、支持通用計算與多應用場景,仍需攻克量子芯片制造、冷卻系統、光學互聯、控制系統等一系列工程挑戰。
參考資料:
https://register.nvidia.com/flow/nvidia/gtcs25/vap/page/vsessioncatalog/session/1736991707221001VCoU
https://blogs.nvidia.cn/blog/nvidia-to-build-accelerated-quantum-computing-research-center/
排版:劉雅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