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NewMediaLabSCUT
作者:Joy
文字:熊敏宇
圖片:圖源自網絡,侵刪
編輯:陳睿璇
責任編輯:劉曉英 林雨婷
作為泡泡瑪特旗下IP衍生的生活方式品牌,Hirono小野以“療愈”的獨特定位,在上海為“城市流浪者”打造了一個療愈空間。小野不再僅僅是一個潮玩IP,而是通過生活方式化的品牌運營,將品牌理念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成為了生活的情緒容器。
圖片來自小紅書@Hirono小野
Hirono小野門店的設計注重體驗感,以每一處空間和陳列為媒介,傳遞一種“野”的生活方式,嘗試觸達每個人的心。它是如何通過空間與產品的融合,將“野”的生活態度注入體驗?在情緒經濟盛行的當下,品牌又應該如何打動消費者?
用不說話的「語言」
打造治愈空間
1. 自帶“情感濾鏡”的藝術空間
和泡泡瑪特以潮玩為主的門店不同,Hirono小野品牌概念店更具有藝術感和生活氣息。店鋪通過厚重的混凝土和木材等材料混搭而成,不同材質的紋理相互呼應,延續了小野“孤獨,療愈,勇敢”的基調。除了生活用品的陳列外,還通過版畫、陶俑、藝術裝置等小野藝術品,打造了自帶“情感濾鏡”的藝術空間。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泡泡瑪特POPMART”
作為以獨特的視角捕捉細膩情感的生活方式品牌,Hirono小野以“美好藥店”為名,將空間中的每一件物品比作生活的精神良藥,象征著小野與治愈之間的緊密聯系,構建出一個自帶“情感濾鏡”的體驗空間。讓消費者在空間中感知情緒,被空間包容接納。
2. “喪燃”情緒強化品牌內核
小野以“一臉倔強”出圈,成為泡泡瑪特旗下現象級IP。它的受歡迎不僅源于獨特的美學設計,更在于其IP背后的精神內核。2021年,在藝術家Lang筆下,一個帶有“孤獨又帶著叛逆”情緒的小野誕生。小野與當代年輕人對自我表達、情緒療愈的需求高度契合,在“喪”文化的語境下,小野代表著一種自我療愈的情感投射,不斷尋找內心的自由之野。此外,門店場景中的“城市療愈”氛圍,與IP所承載的情緒形成呼應。
3. “故事感”產品引領生活方式
Hirono小野的產品不再只是潮玩,而是通過打造故事感,將IP形象延展至更廣泛的生活方式領域。2023年推出的「Hirono is coming 小野來了」系列,將小野的情緒表達融入城市限定吊卡、書燈、衛衣等日常用品,使品牌IP從單一的收藏屬性轉向更加貼近生活的情感陪伴。而2024年「Living Wild 野草一樣活著」系列,則以“逃離與流浪”為核心,讓小野的形象不僅是一款產品,更成為年輕人情緒投射和自我認同的載體,引領更“野”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Hirono小野”
以情緒為核心
生活方式品牌的情感轉型
1. 從功能到情感:場景作為生活提案的媒介
當代消費市場正在經歷從理性消費向情緒消費的轉變。相比過去以價格、功能為導向的消費決策,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傾向于“為情緒買單”。在這一趨勢下,品牌的競爭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還有情感、生活方式等精神層面。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Lululemon”
品牌的線下空間往往會影響用戶對品牌形成的深層次形象,不僅僅是商品的陳列地,更是消費者體驗品牌價值的重要場所。Hirono小野通過一個個充滿故事感的系列,使消費者在具體的場景中感知品牌所傳遞的更“野”、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觸發消費者的需求。Lululemon以「一起好狀態」為主題,在線下社區組織跑步、瑜伽、HIIT訓練等豐富的活動,在沉浸式空間里強化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文化的認同感。
2. 品牌故事推動情感共鳴:場景化營銷傳遞品牌理念
Hirono小野的首個短篇動畫——衰敗城市,講述了小野從規則化的城市中逃離,追求“野”的生活方式。隨著新門店的開設,品牌進一步深化這一策略,推出「Fight for Joy 為喜樂而戰」系列,以小野穿越荒野、抵達雪山的旅程,傳遞堅韌與希望的情緒價值。打造了“產品即敘事,場景即體驗”的策略,推出冬季服飾,毛毯等生活用品。利用IP故事構建沉浸式消費場景,打破潮玩與生活方式的邊界,讓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品牌所營造的情感共鳴與精神寄托。
圖片來自小紅書@Hirono小野
3. 潮玩IP增強情感歸屬:品牌如何打造用戶的身份認同
Hirono小野通過潮玩IP的文化魅力,為生活方式品牌的打造積累了粉絲基礎。盲盒作為一種感性消費形式,不僅滿足了用戶的收藏需求,還通過獨特的文化符號和情感表達,激發了用戶的情感共鳴。這些粉絲組成了線上虛擬社區和線下互動社群,形成了緊密的趣緣群體,在社群中通過分享收藏、討論新品、參與活動,獲得了歸屬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強化了對小野IP的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Hirono小野”
這種情感認同不僅提升了用戶的品牌忠誠度,還促使他們從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品牌的忠實粉絲,甚至主動購買品牌的其他品類商品。同時,用戶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與“小野”的故事,成為品牌敘事的共創者。
在情緒經濟盛行的當下,
品牌如何打動消費者?
1. 制造“意義感消費”,賦予產品情感價值
根據《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近三成的年輕人因為情緒價值療愈身心而進行消費,消費者不僅僅購買產品本身,更是在購買產品背后的意義和情感價值。Baudrillard的符號消費理論為“意義感消費”提供了理論支持。他認為,現代社會的消費已經超越了物質需求的層面,消費者通過購買符號化的商品來構建自我身份和社會地位。桔子酒店深刻洞察了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溫暖清新的帶有柑橘味兒的暖色裝修,疲憊時送上的桔子軟糖、小桔子等驚喜,以及配套的運動體驗。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桔子酒店”
由于人們對情緒需求更加細分,許多品牌推出定制化、個性化的消費場景和產品。比如奶茶行業推出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爆全國的甘肅博物館“麻辣燙文創”,能給人帶來愉悅的谷子經濟......正如可口可樂前任營銷副總裁拉米拉斯所說:“對待普通產品,消費者只愿意為基礎的成本付費。當面對承載著理念和情感的品牌時,他們卻表現出超越理智的忠誠。”
2. 構建“儀式化場景”,重塑用戶行為習慣
儀式化場景不僅是營銷策略之一,更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橋梁。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品牌不僅能夠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還能夠潛移默化地重塑用戶的行為習慣,將消費者的日常消費行為與品牌價值深度綁定。生活方式品牌的核心價值在于為消費者提供理想生活的提案,以無印良品為例,其極簡主義的設計理念讓消費者體驗到簡約、自然的生活方式。門店通過極簡的空間設計和陳列,傳遞出回歸本真的生活儀式感。
圖片來自微博@MUJI無印良品
除了門店設計的營銷外,Lululemon憑借優質的社群體驗和生活方式認同,收獲了一批忠實客戶。每年都會舉辦三個大型社區活動——“春日跑”“夏日樂挑戰”“一起好狀態”,并且會定期開展瑜伽、跑步等運動體驗,在增加運動場景曝光、呈現專業與休閑兼備的運動生活方式的同時,成功將消費者從個體用戶轉化成品牌社群的一員。
3. 持續創新產品,保持品牌生命力
在快速變化的消費市場中,品牌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消費者的興趣和忠誠度。小米最初以“開放式創新”的戰略脫穎而出,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和產業布局,開發了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和生活方式產品,形成了“小米生態鏈”,成功將小米從“性價比”擴展到智能家電,汽車等更加廣泛的生活方式領域,成功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市場中保持品牌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圖片來自微博@小米公司
品牌還需保持高度敏銳性,引領用戶的生活方式。Nike在服飾穿搭,以前沿時尚趨勢和運動理念為靈感,持續推出年輕人喜愛的單品,從跑步等功能性設計,到結合環保理念把可持續性材料用出風格的設計,借由“Just Do It”敘事傳遞“突破自我”的品牌原型,在運動場景外拓展至生活態度領域,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維持了先發優勢。
作為泡泡瑪特旗下IP衍生的生活方式品牌,Hirono小野以“療愈”為核心定位,通過情感共鳴與場景營銷,打造沉浸式“城市療愈空間”。小野將孤獨、叛逆等情緒融入各類產品和線下空間,傳遞“野”的生活態度。品牌在情緒經濟浪潮中成功觸達年輕人,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一味依賴情感并非長久之計,還需功能創新與圈層拓展激活可持續增長,釋放生活方式的多元價值。
參考資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EkygdHqXiUxBXHSE0HzjZw
[2] https://mp.weixin.qq.com/s/SfWeOLV97gtiZ6i0OVShtQ
[3] https://mp.weixin.qq.com/s/538sqprYRPtNsWheowbhng
[4] https://mp.weixin.qq.com/s/XUXez3F_NthyRzLw--f3VA
[5] https://mp.weixin.qq.com/s/DEEy6kw4v6BT0ydnouFhHg
[6] 王帝鈞,周長城.盲盒消費:當代青年消費生活方式的新現象[J].甘肅社會科學,2021,(02):120-126
[7] 新京報、貝殼財經、中國消費大數據研究院《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
排版 | XG
審核 | 林瑩
更多精彩專題
創刊44周年
www.ad-cn.net
視頻號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傳到公眾號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